“寺依泉冒水啦!”4月30日,晋源区蒙山景区寺依泉复流的消息不胫而走,寺底村的村民一早就上山看热闹。
寺依泉紧邻蒙山景区开化寺藏经楼。“寺依泉因此得名。”4月30日上午,我们和蒙山景区副总经理梁三姓一起拾阶而上,不多时就来到并州第一古刹——开化寺。“瞧,就是这眼泉,已经开始向山下流水了。”梁三姓的话语间,透着兴奋。循声望去,一洼泉水映入眼帘。近前,泉眼处不时涌出些许小水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争先恐后。“还是那个味道!”说话间,梁三姓手捧泉水,猛喝几口。
“原先我们村在蒙山山腰,因位于开化寺之下,故名‘寺底村’。”梁三姓说,上世纪70年代之前,寺依泉是寺底村200余村民的主要水源,“泉水清冽甘甜,比现在很多矿泉水都好喝。”1980年,村里开办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寺底煤矿。随后的十几年,山上的小煤窑、采石场多了起来。泉水越来越小,直至消失。“那时候村民是挣了点钱,但环境却遭了害,没有水吃,村民们无奈从山上搬了下来。”梁三姓说,也是从那时起,村集体经济渐渐陷入窘境。
近年来,晋源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累计造林4万余亩,治理西山山体破坏面800余亩,西山山区村庄绿化完成11处,实现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全部绿化、荒山荒坡基本消灭的目标,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蒙山周边地下水位逐年上升。2018年以来,实施“蒙山晓月”水系改造提升工程,建成蓄水面积达600平方米的景观湖。
寺底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村民搭上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每年不仅有来自景区的分红,还有不少人办起了农家乐。“细细算来,村民靠打工、分红和做小生意,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寺底村党支部书记郭贵忠说,“断流30余年的寺依泉复流,唤起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坚定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