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综合新闻

冯立新:“你来救治患者 我来保护你们”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全媒体记者 贾军红 通讯员 杨懿 2020年03月23日 21:52

  他叫冯立新,是杏花岭区中心医院院长、院感专家。从医院驰援湖北一线人员确定出发前一天开始,他就成为驰援队员工作生活方面的“好家长”。

  有些年轻队员生活经验不足,他就经常通过微信聊天,了解他们的情况。有次在同驰援湖北一线人员潘彦姣聊天时,对方说最近嗓子疼了好几天。冯立新很是担心,为此跟呼吸科知名专家交流多次,结合新闻上医护人员曾经发生的案例,初步判定有可能是过度吸入消毒液气体所致。于是,他一边安慰小潘不要害怕,如果有其它身体症状及时沟通,一边指导她保持宾馆居住房间24小时通风,避免药物聚集,吸入过多消毒液气体,引起呼吸道炎症。几天之后,小潘的嗓子果然有了好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冯立新几乎天天在医院里住着,边抗“疫”边把控医院里每个角落的防控细节。每天看着院里核酸检测的医生12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他心里十分心疼。为此,他查阅全国新冠方面医学论文,积极沟通湖北厂家购买便携式全自动核酸提取及扩增仪,带领检测团队完善核酸检测方式,终于在全省率先将检测时间缩短至40分钟,既缩短了工作时间,又有效保护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冯立新战斗在一线,积累总结了很多如何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的经验。冯立新常常同采集人员交流说:“和SARS一样,新冠肺炎感染医护患者主要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高低有关。浓度越高,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越大。尤其是重症监护室这个环境,房间内气溶胶浓度高,手术医生必须把口罩勒得紧紧的,操作稍有疏忽,就很容易被传染。几个小时下来,大多数疲惫的医生出了手术间,脱了防护服,累得摊在椅子上睡着,这时鼻子上口罩稍微拱起,露出口罩缝隙,就很容易被传染。尤其采集咽拭子是这次抗击疫情中最危险的工作,一定要采集一次,消毒一次,保持采集空间通风,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冯立新说:“队员们都是我的亲人,你们救治患者,我来保护你们。现在已经春暖花开,待到任务结束,我们在医院相聚继续前行。

(责编:张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