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新风尚 文明祭故人
“十月一,送寒衣。”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不少市民晚间会在街头烧冥币,纪念逝去的亲人。这种行为的弊端日益凸显,不仅损害街道卫生,而且污染环境。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晚上,太原人在街头烧冥币的陋习悄然改变,文明、环保、彰显太原市民文明素质的新风尚荡漾在大街小巷。

发放环保袋 祭品集中收
农历十月初一烧冥币祭奠亲人的传统民俗,相传起源于周代,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祭奠先祖、缅怀亲人的传统习俗应该尊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加文明的祭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记者在望景路、新华北街、文兴路看到,往年寒衣节聚集在街头十字路口、人行便道、马路上售卖祭奠用品的地摊不见踪迹,三三两两的烧冥币市民难觅身影,火光点点的烧冥币场景难见踪影,街道上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如往日般洁净温馨。这是我市大胆创新、积极倡导寒衣节文明祭奠、以亲民措施向陋习宣战后出现的城市文明风景线。
在望景路口,由兴华街道党工委组织滨河社区设置的祭扫收集箱立在十字路口,上面醒目地写着“寒衣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逝有所安,思有所籍”的宣传语。晚8时30分,一位姓张的居民拿着祭扫纸品准备在十字路口焚烧。社区工作人员走上前去,礼貌、委婉地劝说道:“你好,那边有万柏林区民政局专门设置的集中收集箱,您可以把祭奠品放到免费环保焚烧袋里,由专人运送到龙山殡仪馆集中焚烧,既文明又环保。”张女士听了连连点头说:“其实,我们也觉得在街头焚烧污染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害,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表达情感。政府推出的这个办法太好了,我们支持。”这时,旁边两个正欲在街头烧冥币的老人也主动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向集中收集点走去。


位于望景路的祭奠用品集中放置点。
下午5时,滨河社区5位工作人员来到收集点值班,准备好由市民政局下发的环保焚烧袋,免费分发给需要祭奠的社区居民,进行文明祭扫宣传、劝导,到晚上11时,已经收集居民送到收集点的焚烧袋300多件。
在槐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在寒衣节前两天就开始用智能终端机给1600多户、4600多个居民发微信,在社区张贴倡议书,告知大家寒衣节禁止街头烧冥币,居民可以把祭奠纸品送到社区办公室,由民政部门运送到极乐山庄统一焚烧,倡导文明祭扫,培育社会新风。倡议得到了居民积极响应,他们踊跃到社区领取环保焚烧袋,然后送回1000多个装有祭奠纸品的焚烧袋。


太原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孙杰科长介绍,我市今年首次试点以堵疏结合的方法对寒衣节街头烧冥币祭奠行为进行治理。重点在六城区选了13个社区作为试点,政府投资印制50万个环保焚烧袋,由社区向市民发放,市民装好祭奠纸品后交回社区或放在指定收集点,由有关部门统一运到龙山殡仪馆、永安殡仪馆、极乐山庄环保焚烧炉进行统一焚烧。据初步统计,寒衣节晚上,这三处共收到大小42车环保焚烧袋并进行统一焚烧。

街道干净了 垃圾少一半
太原市万柏林区城管保洁中心直属二队队长宋宇强,对今年寒衣节晚上的街道环境变化深有感触。往年,寒衣节第二天,环卫工人要比平常提前1小时到岗,凌晨3时半上班。祭奠过后的街道狼藉满地,冥币灰烬、酒渍、饮料渍、水果、点心扔得到处都是,有些污渍很难清理,环卫工人只能蹲在地上用小铲子一点点铲。以南内环西街6000多米清扫范围为例,8个清扫段每个段要清扫出垃圾近两平车。而今年的状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观,寒衣节第二天凌晨,环卫工人正常时间4时30分上班,清扫的垃圾量也只有往年同期的不足一半。
政府出新政 文明又贴心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太原市民政局尝试在全市10个墓园实施禁烧措施,并且在墓园门口设置宣传点,通过鲜花换冥币等人性化方式引导百姓把祭烧品留在墓园大门口,以堵疏结合的方式提升群众祭扫体验。这个措施成效明显。为此,他们今年将这个办法推广到街头禁烧。寒衣节前夕,太原市民政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向社会倡导:文明祭扫,移风易俗,争当文明使者,共建美丽太原。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园林局等多个部门携手监督管理,为市民创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祭扫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严管的同时,他们想百姓所想,采取了尊重民俗的人性化措施,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持和点赞:印制了免费焚烧袋,在社区设置了集中收集点,加班加点将祭奠用品统一运送到环保焚烧炉焚烧,既让百姓寄托、表达了情感,又保护了环境。
万柏林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倬说,近年来,鲜花祭祀、家庭追思会、诵读祭文,或者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希望这些文明健康的祭扫方式被更多的人接受,大家都加入移风易俗的行列中,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小店区民政干部王立民有感而发,自编打油诗宣传街头禁烧:
生前多孝敬,死后心自安。
进入新时代,祭扫形式多。
文明祭故人,不再街头烧。
装入回收袋,放到路边来。
环卫巡回收,集中来祭烧。
绿色又环保,忠孝两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