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按摩器、药膏,后是光电、脉冲等各种仪器, 再到小孔眼镜、理疗镜、大三棱镜等框架眼镜……市面上治疗儿童近视的眼保健机构使出十八般武艺招揽生意,但整个行业良莠不齐,虚假广告、虚假疗效常常受人 诟病。10月20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治疗儿童近视一定需谨慎,以免耽误了造成更大伤害。
市场鱼龙混杂
“别 再看手机了!再看,小心我把它给摔了!”6岁的亮亮拿着妈妈的手机已经玩了快一个小时,面对大人数次的提醒与催促依旧无动于衷,他妈妈怒不可遏,终于忍无 可忍情绪爆发。随着电子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也在逐年升高,为此,家长既担心又焦虑。一旦发现孩子近视了,不惜省吃俭用,尽可能地去 治疗,即便到最好的医院眼科就诊,不少孩子的近视度数依旧不断攀升,令人担忧。于是,社会上各种眼保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市场良莠不齐,贻害了许 多青少年家庭。
据调查,眼保健机构市场 发展迅速且庞大,而近视眼保健、近视眼理疗、矫正近视等技术也是五花八门,不少眼保健机构借虚假宣传、虚假治疗的幌子大肆捞钱,搅乱了市场。目前,我国对 近视眼防控市场的经营行为尚未规范,鱼龙混杂的情况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对近视眼防控知识完全匮乏的情况下,仅凭几日之功和至多一两万元的投入,购买十几 套视觉训练仪器便开店营业或发展连锁加盟。利益驱使下,许多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眼球,过度夸大治疗效果,误导青少年及家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此,省消 协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孩子视力出现问题,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科学散瞳。如果确诊为真性近视,应尽快到正规有经验的眼镜店或医院验配镜。对于社会上各种 眼保健机构不要盲目去尝试,以免花了钱还耽误了事,加剧了孩子的近视程度。
有效保护眼睛
消 协人员介绍,市面上眼保健机构近视治疗或矫正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按摩、针灸、电磁脉冲等。它是使过度紧张的睫状肌处于放松状态,所达到的效果 自然比做眼保健操强得多,对假性近视有一定作用,但无法抑制近视加深;另一类是通过暗室色光按摩以及采用近物远视的雾视法,使眼内光学焦点前移或后拉,以 达到实现裸眼视力提升的目的。这种方式对100度以下的轻度近视患者具有一定作用,但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直至18至20岁眼球完全发育成熟,才算大功告 成。
而对于近视度数超过100度甚至更 高度数的青少年而言,则不能仅仅采取这种方法。这时候,需要通过物理训练作用,同时还需要科学佩戴眼镜,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正确的方 法是:眼睛与读物距离保持至少25厘米至30厘米,不在乘车、走路或卧床的情况下阅读;阅读时使用双重照明,即存在适当亮度弥散照明(比如,天花板上的日 光灯)的同时,于距离书本50厘米处再放置一盏台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户外的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建议家长让孩 子每天看屏幕不要超过两个小时,尽可能不要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子屏幕,以防低龄就近视程度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