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特别关注

恢复西山生态 做大文化旅游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陈剑 2019年10月12日 11:18

  图片说明: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资料图片)。柴杰梁摄

  今年的西山,格外引人注目。先是天龙山旅游公路上的“网红桥”刷爆朋友圈;再是5月份举办的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让国内外的观众欣赏到了比赛选手,在全长136公里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上风驰电掣的景象,也领略了大美西山的满目翠绿;然后是二青会多场足球比赛在这里举办,让人们对西山从整体上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为吕梁山脉的延伸,太原的西部屏障,西山与贯穿南北的汾水相携,从北向南绵延30多公里。受汾水浸润,西山自古林木茂密,植被葱茏,佛塔石窟庙宇遍布,终年香火缭绕,元朝大文豪元好问曾游历西山,有感而发,写下了“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名句。

  然而这片风水宝地也曾经历过阵痛。改革开放初期,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西山,为支援国家建设,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炭开采,私挖滥采的小煤窑随之出现,短短几十年间,西山片区尘烟遮天,煤灰遍野,植被裸露,满目疮痍,完全不见了自古以来的湖光山色、钟灵毓秀。

  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2009年,一场“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西山生态恢复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煤矿企业关停并转,绿色生态修复再造。经过10年的生态建设,西山片区获得新生,16个城郊森林公园陆续建成。种植1520余万株乔灌藤草,造林绿化面积8万余亩,550万平方米的破坏面得到治理,新建的蓄水池、景观湖蓄水量91万立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每年举办樱花节。万亩樱花园内,4.5万株樱花盛开,年平均来园游客超过百万人次。

  在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基础上,结合当地拥有的晋祠、龙山、天龙山石窟、龙泉寺、窦大夫祠等众多的历史文物遗存,西山的未来有了一张更加美好的蓝图。2017年6月,省政府批复设立太原西山文化旅游生态开发区。

  西山文化旅游生态开发区是太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历史文化资源聚集区。规划突出生态文化优势,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打造山地郊野休闲带;以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及西山旅游公路建设为突破点,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厚植生态底色、深挖文化内涵、讲好人文故事,打造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的规划目标,构建“一带”“三区”“多组团”的整体功能结构。

  “一带”:以西环高速及旅游公路地带间的山前区域为重点,打造生态景观及休闲产业发展带;

  “三区”:北部以崛山围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打造田园综合体;南部以天龙山—晋祠风景名胜区为中心,打造历史文化区和乡村旅游区;中部以生态涵养为主,打造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南北中三区联动、协调发展;

  “多组团”:通过城镇组团、风景游赏区、森林休闲区、郊野休闲区、度假休闲区、生态涵养区进行多组团建设,将城镇建设和各类生态建设项目融入西山整体生态环境中,从而整体提升西山片区的绿化品质。

  近期开展西山生态景观提档升级工程,由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牵头,依托社会投资,继续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强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沿线体育、旅游、历史文化、生态等功能。 蕴含浓浓历史文化气息,西山携带着时尚动感的现代元素,款款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编: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