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文化体育

山西需要艺术 艺术也需要山西 ——访“艺术行者”郭晓川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邢晓梅 2019年09月27日 19:05

  9月21日,由太原市委宣传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山西综改区阳曲产业园事业服务中心和北大青鸟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融合·创新·发展——今日中国美术高峰论坛暨展览”在山西综改区阳曲产业园举办。这是一个已运作整整20年的项目,此次活动为历届中规模最大,吸引了国内外110余位艺术家前来参加。这项在全国美术界颇有影响力的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批评家郭晓川推动落地山西。活动当天,记者采访了这位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推广者。

郭晓川(右)陪著名画家邵大箴先生观展。杜晓光摄

  打造一个民族艺术品牌

  在郭晓川看来,“今日中国美术”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个很好例证。

  “此次活动共收到111位理论家提交的共计135万多字的117篇论文,135位艺术家提交的566幅(件)作品,理论家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思想境界,艺术家的作品又为理论家提供了鲜活的例子,这在中国艺术史上都是少有的。”郭晓川说。

  郭晓川表示,“今日中国美术”既是一个学术研究项目,带有资料汇编、理论考察和价值评论“三位一体”的性质,反映一定的艺术、艺术史和艺术理论观及其内在规律,同时也积极介入社会实践,力求与当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突出学术活动的现实意义。

  与以往不同,此次论坛亮点颇多:艺术家层次最为丰富,不分国籍、年龄、性别;作品表现形式最为丰富,雕塑、油画、国画、书法、版画、水彩等题材;同时,这是一次跨界与跨地域的思想碰撞。

  郭晓川表示,他希望能将“今日中国美术”打造成一个包容各种先进元素、代表东方审美标准的民族艺术品牌,成为艺术和产业相融合的典范。

“融合·创新·发展——今日中国美术高峰论坛暨展览”开幕现场。赵志强 摄

  艺术更应注重精神内涵

  郭晓川自幼习画,在数十年的学习、研究和创作生涯中,他走过了与其他画家不同的艺术道路。他主张“不拘成法”“折中反素”,自然而为表达所思所想,显露出最本质的东西。

  “这和艺术家的思想修养是分不开的。”郭晓川说,“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思想者。艺术属于人文学科,艺术创作者需要加强文化、思想、修养的提高。中外历史上的艺术大家,都注重学养的提高和社会实践的深化。”郭晓川说,“我们有时太过重视技艺和手法,往往忽视了其中的精神内涵。”

  郭晓川表示,艺术创作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思想又喜闻乐见的佳作。

“融合·创新·发展——今日中国美术高峰论坛暨展览”开幕现场。赵志强 摄

  希望和山西共同成长

  1991年,作为一名中央美院的学生,郭晓川第一次来到山西。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美的古代壁画、雕塑,让他如获至宝,流连忘返。今年的这次山西之行同样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今日中国美术”第一次走出北京、走进山西。在郭晓川看来,此次入晋之旅堪称“天时地利人和”。

  “从过去看,山西的文化底蕴、历史遗存对艺术创作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一个宝藏,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从现在看,山西改革转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山西需要被关注,需要创造力、需要艺术,更需要时代的表达。”郭晓川说。

  对于未来,郭晓川希望,“活动结束后,我们希望能够长期进驻山西,我们不是过客,山西也是我们另一个家。我们会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打造艺术小镇,助力山西文旅事业、非遗产业,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创研基地,同时扶植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今日美术’是一个品牌,也是一个平台,我更希望,它能成为山西的一张‘招牌’。”

  “这是一次全新的旅程。山西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山西。我们希望和山西共同成长、共同创造辉煌。”郭晓川说。

(责编: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