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太原新闻

让家国情怀丰盈学生内心

——太原市杏花岭区平民中学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甄珍 原茜 2019年09月24日 07:3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加强教育极为重要。多年来,太原市杏花岭区平民中学以思政教育引领育人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人想像杨利伟叔叔一样成为航天英雄,追梦太空;有人想当老师,和蔼可亲,甘于奉献,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在秋高气爽的周一上午,杏花岭区平民中学正在举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围绕着“我的中国梦”进行着精彩演讲。

  “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学校就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希望通过思政教育向同学们传递‘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生观,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分数至上的学习机器,而是有情怀、有温度的人。”正如平民中学校长刘志宏所说,这就是平民中学的思政教育理念,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在学校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他们希望学生不仅内心丰盈,还要有家国情怀。

  依托校史打造德育新课堂

  “平中名师熠熠,平中学子灼灼。平中忠骨铮铮——抗战中,平中师生无一人投敌变节……”每逢新学期,刘志宏就会组织学生们来到平民中学校史馆,化身讲解员,为学生讲述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的来源和背后的动人故事。通过重温历史故事,学生真切感受到平民中学学子在救亡图存、建设祖国的历史进程中的家国情怀。

  平民中学不仅是一所普通中学,更是一个有着红色基因的历史名校。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中华大地,平民教育理念随之兴起,在京62位山西籍北大学子,深沐民主与科学之风熏陶,力求社会各阶层真正平等和真正自由。于是,立志回乡办学,推行民主教育。1922年,山西第一所男女合校、私立中学——太原平民中学在并州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平民中学经历了八处迁址、四度复校,是山西省第一所男女合校私立中学、第一所成立学校团支部的中学、第二所成立学校党支部的中学。平民中学在战争时期培育出了许多革命志士,抗日期间师生无一人投敌变节,新中国建设时期学子贡献力量,尽展风采。

  在百年历史的映衬下,如今的平中师生继承发扬“勤俭忠勇亲肃诚”老校训精神,以“敦品励学”为新校训,营造了浓厚的励学氛围。

  经过对校史的研究、挖掘和整理,2017年9月,焕然一新的平民中学校史馆正式建成并对师生开放。2018年,杏花岭区委把平民中学的校史馆命名为党性教育基地。在校史馆里,收录了180余件珍贵照片和实物。

  “参观了校史馆,听了刘校长的讲解,我以是平民中学的一分子而自豪!我们会继承和发扬平民中学优秀的红色文化,把红色的种子传承下去,以最美好的青春姿态报效祖国。”七年级新生郭梦涵说。

  注重研究德育根植学生心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每周一至五的7时,平民中学里朗朗的读书声萦绕在校园内外。早读一结束,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往教室走去,欢声笑语中“装点”着几句歌声。如今的平民中学,已将书声朗朗、歌声朗朗、笑声朗朗的办学目标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环顾学校四周,各种主题的展板布满文化墙;校园显著位置镶嵌着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字样;学校内随处可见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化展板,处处营造着文明和谐、别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2019年上半年,平民中学的思政教育课正式开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平民中学的思政课以主题思政课与学科思政课相结合进行。为了把思政课上扎实,取得实效,思政课采取“二次授课”的方式,要求所有老师对本学期的思政课进行集体调研,确定备课课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将备好的课先向所有老师讲,讲完以后老师们再集思广益,不断打磨,确定更好的课题,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内容后,再向学生们授课。

  在实际的教学教研中,平民中学结合校园文化、学校特色进行改革。学校首先从学生规矩养成着手。在课间,走进平民中学,你会听见或动感、或舒缓的音乐,你会看见不一样的课间操——音乐自主操、啦啦操、手语操、韵律操……不管是哪一种,都彰显着平民中学学子的阳光心态、青春气息。20分钟的课间操,从音乐的选择、路线的设定、行进的方式,到原地摆臂、踏步等动作,全都是平民中学自主设计的。学校精心组织、老师认真落实、学生们积极参与。对于课间操的设定,平民中学的师生们都很喜欢:“通过规范课间操行为,可以促进学生们养成自主管理的优良习惯,继而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如今,音乐课间操已经成为平民中学的一张名片。

  平民中学的新校训“敦品励学”承继了老校训的内涵,辅以“平心养智、中规育德”的核心理念,突出了“教育教学质量是平中人永恒追求”的价值观。“平心养智、中规育德”,教师平心静思,才能用智慧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平心静思,才能汲取智慧的营养;教师敬畏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成为有师德的新时代教师,学生敬畏法律法规,才能成为有规矩有教养的时代新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个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措施:读书、记忆、演讲、预习、锻炼、纠错,目前收效明显。比如演讲习惯。利用每周班会的10分钟时间,各班自行安排,由两人即兴演讲或者有备演讲。经过训练,学生克服了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的自卑心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学校每周升旗的主持和发言,从之前的主持人拿上稿子哆哆嗦嗦,到现今能声音洪亮、流利地脱稿演讲。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王晓洁老师说:“目前学校的思政课分为主题思政课和学科思政课。主题思政课就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科思政课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平时的课堂中。通过这些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恰当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为了提高教育实效,学校把思政教育融入课题,更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包括每周一升旗、每周经典诵读、主题班日等,还积极开展道德讲堂、评选身边好人、“最美少年、美德少年”平中之星评选、文明班级评选、文明处室评选等创建活动,评选结果定期公示。

  老师还经常带着学生去太原市综合实践基地和山西国民师范旧址参观学习,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深耕厚植有温度的青春最美

  “孩子懂礼貌了,变积极了,更自律了。”思政教育在学生身上引发的点滴变化,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人们已经意识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国情怀的感召,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出他们的奋斗热情和人生梦想。现在每次思政研习活动,家长们都会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研学手册。”九年级英语课老师李海红说。

  通过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课堂,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九年级学生耿乐欣深有感触地说:“印象最深的一节思政课是‘我的梦·中国梦’。老师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自我的梦想汇聚起来,就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我比以前更有学习动力和目标了。”

  在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平民中学在2019年中考获得了好成绩,总均分、信息、数学、政治、历史、化学、60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等指标均名列杏花岭区公办学校第一。刘志宏也是杏花岭区教育工委委员。他总结道,思政教育不仅是平民中学的特点,也是杏花岭区的特点。对于全区的思政教育工作,下一步有三个方面的打算,一是选出教学能手,在各中小学讲示范公开课,邀请家长旁听,把思政教育辐射到家长层面;二是整合全区思政资源,建立全区“思政资源包”,把大家的成果转化成共享资源和共享平台;三是在今后的职称评审和评先选优方面加入思政的考核,争取节节课都有思政内容渗透,将思政教育延伸下去。总之,做好思政工作,必须将传承教育与书本学习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善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思政工作才能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