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今日聚焦

一双球鞋短时间暴涨8倍多 “炒鞋热”还需理性看待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贺娟芳 2019年08月30日 06:59

  “排了整整两天两夜队,愣是没有买到‘红丝绸’,伤心得直跺脚。”两周前,耐克发售了一款限量版球鞋“红丝绸”,太原万达广场耐克店只有38双的配额,球鞋迷们彻夜排队抢鞋,然而抢中者寥寥。随后,这双原价只有1299元的运动球鞋,在二手市场短时间内暴涨到9999元,涨了8倍多。一双球鞋为什么会这么火爆?确实有炒鞋市场吗?该如何看待这一“新消费”?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爆炒”球鞋

  鞋子居然不是用来穿的,而是用来“炒”的?在23岁的市民小裴这里,就是这样的。“90后”小裴在一家图片社工作,日常负责视频和图片拍摄,工作之余,他还有另外一个职业——玩鞋,除了上班,他都在和球鞋打交道。

  “以前对于我来说,球鞋就是个爱好,从高中开始,就喜欢各种各样的球鞋,最喜欢的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尤其是它们旗下的爆款鞋如AJ、 YEEZY,所以经常会关注一些限量版球鞋上市的消息。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身边有人居然囤鞋,而且转手还能卖个高价,自己也动心了。交易了几双后,我挺有收获,慢慢就从小爱好转变成了小生意。”小裴说,自己只是倒腾几双鞋挣点差价,至于炒鞋,目前还谈不上,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量。像很多鞋贩子一样,小裴刚开始也是一名球鞋爱好者,因为经常买鞋,发现了球鞋交易中蕴藏的“商机”。

  除了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外,线上的抽签抢鞋同样火爆,在小裴的微信中,有几十个关于炒鞋的微信群,“每天都要在各个微信群看消息,有哪些限量款即将入市,了解球鞋的最新走势。”排队抢限量鞋,然后高价抛售,是这些玩鞋的年轻人赚钱的主要手段。

  钱从“鞋”来

  炒鞋有多大的利润空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拿8月12日发售的一款限量联名版运动鞋来说,定价为969元人民币,发售几个小时后,男款黄金尺码的现货在网络二级市场上就已被叫到了3000元一双。

  “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商家对庄家这种行为是严厉打击的,这样的投机加剧了球鞋价格的走高,那些真正想要买来自己穿的消费者很难在一级市场上买到自己心仪的鞋子,只能望‘鞋’兴叹。”美莎国际运动城耐克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新品发售时,店里都是限购一人一双,但是仍避免不了投机购鞋。

  随着行情逐渐升温,“炒鞋”也由一场小众爱好者的线下狂欢,发展到了线上的规模交易。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名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这个数字让人咂舌。

  市场的火爆源于消费需求旺盛。球鞋越炒越高,归根结底还是存在购买力。

  “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念非常新潮,尤其是90后、00后身处潮流文化的前沿,他们买的不是球鞋,是态度,只要是符合他们的审美,就会不惜重金购买,时下一路上涨的AJ球鞋就是最好的例证。”小裴说,除了情怀外,还有一些是虚荣心作祟,有的年轻人爱攀比,仿佛穿上名牌鞋身价就会倍增,而穿普通鞋就会被人看轻。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这些年轻人不顾自身财力,购买品牌限量鞋,而这正是炒家和商家求之不得的。

  理性看待

  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乔青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如果条件允许,消费市场丰富多彩,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学会理性消费。‘炒鞋’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多掏钱,如果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甘愿当冤大头,充当‘炒鞋’的牺牲品竟浑然不知,实在得不偿失。”

  “炒鞋”会伴生很多风险,比如现在不少交易平台推出了K线走势图,衍生出“云”炒鞋的玩法——交易的是鞋子的拥有权,至于鞋是否真实存在,都是未知数,击鼓传花的结果自然是找人接盘。那么,信息不对称、加杠杆炒鞋的玩家,很可能成为接盘者。不少玩家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没有投资经验,资金很小,杠杆又很大,这些人的抗风险能力是极低的。也许一个小小的波动,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炒鞋衍生的盲目加杠杆、资本泡沫等金融风险需要关注。

  此外,山西财经大学张敏老师认为,各类交易平台是否合规,有无销售资质,是否上税,谁来监管,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建议相关部门介入,至少从税收和货品真假以及品质上把关。如果任其发展,对于真正热爱球鞋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伤害,对球鞋品牌也是一种损耗。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