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报业集团) >> 新闻纵横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及其社会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年03月20日 09:59

  助力构建良善社会关系与生态关系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良好社会关系的“再生产”是极端重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关系的剥削性质,资产阶级“再生产”出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异化的社会关系,于是消灭私有制、“再生产”出一种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成为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客观存在条件”的根本要求。具体而言,马克思认为,首要是消灭私有制及其劳动分工以“再生产”一个平等而自由的社会关系,因为私有制及其劳动分工建构的剥削社会关系使大多数劳动者个人处于“预先确定”的不平等不自由的被剥削关系中,极少数个人“预先”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他们把这种社会关系以“国家”的“虚假的共同体”方式确立下来,成为外在的“物质力量”。因此,马克思认为,必须“再生产”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以消灭这种外在的“物质力量”,“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另一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良性“再生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可见,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异化劳动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异化关系,“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因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被夺走了”。于是马克思认为,必须“再生产”一个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良性社会关系,其中,自然界将成为人的真正存在的基础和真正现实生活的要素,人的自然的存在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总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不断拓展研究视域以对其重新认识、重新阐发,其中蕴含着构建良好的人与人之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之生态关系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当前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

  姓名:于佳

  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编:王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