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升级开启便民加速度
低保、社保、卫计、社情民意、党建工作等一站式办理;孩子放学后写作业,有义工辅导;老年居民每天有质优价廉的午餐;社区文艺团队可以来排练、表演……4层楼共4300平方米,楼上楼下走一圈,社区学院、共享餐厅、党建先锋行、党建同心圆、党建微课堂、党建连心桥、阳光课堂、舞蹈室、棋牌室、老年大学、书店等活动室应有尽有。在杏花岭区域党建服务中心采访时,记者的内心被震撼了。
服务中心最核心的功能当然是“服务”。因此,一楼一进门就是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党建、综合、社保、低保、卫计和社情民意6个服务窗口,为方便居民办事,还增设了延时窗口和假日窗口:工作日每晚六点至八点、双休日全天,都有专人值守。更便利的是,各窗口基本实现“全岗通”,即使哪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外出,其他窗口也都能办理相关业务。
服务中心还引入了线上智能终端查询系统,可提供党员学习交流、网上受理群众诉求等服务,通过自助机可以进行法律和办理业务咨询,扫扫二维码,也可以在手机上自助预约场地。 据了解,法律服务平台成立至今,已接待法律咨询服务2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9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90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14人次。
环境升级聚拢居民团结心
1月10日下午,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里一片热闹景象,一支支盛装打扮的演出队伍不时在楼里进进出出,仔细一看,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临近春节,杏花岭街道几个社区商量着举办一次文艺汇演,居民们正加紧排练。
西华门社区的杨阿姨退休后,加入了西华门奇合唱模特舞蹈队。顾名思义,这是一支集唱歌、舞蹈、模特于一身的“全能”队伍。此前,大家想找个合适的活动场地十分费劲,但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刚落成时,看着敞亮的大厅,高大上的设计,大伙儿都不敢进门。后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毓民领大家参观了一圈,并帮助预约了免费活动室,大伙儿便不愿意再去别的地方排练了。
“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渴了有热水,饿了有共享餐厅,想学新东西,还定期有老师教课,来了就不想走了!”杨阿姨掰着指头数着党群服务中心的好处。 中心还有一个面积不大却倍感温馨的爱心港湾,办事居民、交警、环卫工人……都可以来港湾里歇歇脚,喝杯水,温馨暖人。
责任升级把爱传给更多人
“过生日时,我希望能有一盒生日蛋糕!”这是杏花岭社区居民小乐的心愿。
小乐父母双亡,近两年一直跟贫困的叔叔一家生活。去年暑假,杏花岭街道发起“点亮微心愿”活动,社区干部把他的愿望记在心上。2018年7月20日,小乐8岁生日当天,社区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共享餐厅给他举办了生日会,并请来60名小朋友参加。孩子们一起吃蛋糕、做游戏,不仅实现了小乐的愿望,每个人心里也埋下了助人为乐、学会分享的种子。
社区志愿者王新华是这次生日会的策划者,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王新华负责的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还承担了社区学院、阳光十点半学堂、志愿者管理、慈善超市、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一年来,他们累计开展活动250场,服务群众1.2万人次,丰富多样、细致贴心的服务,受到居民欢迎。
杏花岭区创新提出“党建统领、区域联动、服务集约、治理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以服务促治理,基层党建“区域化”,一年多来已经先后建成杏花岭、桃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锦绣苑、胜利东街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北路南等“党群服务微站”。老百姓需要什么,基层党组织就搞什么,事情办好了,居民开心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