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舞钢市开展校园“护苗”宣传教育。陈文广 摄
9月15日,正值农闲时节,在河南省舞钢市尚店镇王庄村“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基地,“扫黄打非”暨农家书屋工作培训会正在村室举行。“非法出版物大多思想不健康,错别字也很普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很不好。听了课,我知道了怎么辨认非法出版物,以后给孩子买书就不会图便宜瞎买了。”村民陈文明课后收获满满地说。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舞钢市为筑牢意识形态工作根基,完善机制、组建队伍、关注重点、融合推进,多措并举从细微之处全面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类似这样的基层讲课等宣传活动是“常态”。在舞钢市,小至一条游船、一个路牌,大至一个湖、一片山林,都打上了“扫黄打非”“标签”,甚至在十几里外,举目可见的大山上,“扫黄打非”大红标语和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塔一样显眼。
机制联动 齐抓共管
为增强“扫黄打非”工作的原动力,舞钢市完善联动协防和考核工作机制,将“扫黄打非”各项工作有机分解,工作任务直接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舞钢市“扫黄打非”执法检查队伍积极与周边县市建立联防协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和工作交流,形成“扫黄打非”联防协作监管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辖区内文化市场安全。如,与西平、方城等周边县均开展过联合执法行动;签订“扫黄打非”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督导考核,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年底考核“算总账”。
“扫黄打非”工作要求必须打“持久战”,需要建立一支队伍,才能有打“持久战”的“本钱”。为实现“扫黄打非”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舞钢市建立了县、乡、村3支工作队伍:市区监督员队伍、乡镇管理员队伍、村级网格员队伍,分别监管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各村管理区。依托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市区“扫黄打非”志愿监督员,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对全市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无死角监管;调动乡镇街道党政干部、宣传干事、文化站长、派出所民警等人员力量,组建乡镇管理员队伍,加强乡镇层面“扫黄打非”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宣传,及时发现、上报并配合查处流动书摊、不合规演出等;组织村干部、文化管理员、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文化志愿者、乡贤人士组建村级信息网格员队伍,开展日常巡查、宣传,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今年1月12日,舞钢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八台镇八台村“扫黄打非”工作站联络员上报巡查信息,迅速协调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单位执法人员会同该镇“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核查,现场收缴非法出版物54本。目前3支队伍在册人员1300多名,年巡查监管8000多人(次)。
抓住关键 事半功倍
“任何工作,都有关键点,抓住了关键,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扫黄打非’工作对4个重点方面特别关注。”舞钢市委宣部常务副部长邢秋浩和记者聊起“扫黄打非”工作,颇有心得体会。
记者了解到,4个重点,即重要节点、重点行业、重要场所、重点人群。舞钢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全国两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文化市场巡查,加强对市区、乡镇、村文艺演出等活动的监管;对物流、印刷等企业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业、物流快递业等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印刷行业“五项制度”和工作台账,督促开展自查自纠。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上半年成功破获两起利用网络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件。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庙会、集市、景区的排查整治,特别是对中小学校周边,采取“错时上下班与不定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排查,上半年共收缴非法出版物314本。对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自由职业者,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开通“护苗”号公交车,制作《舞钢市护苗活动》公益宣传片,上半年共张贴“护苗”“未成年人保护法”“版权保护”等宣传海报和“绿书签”1万余张。
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墙上、楼梯、围栏……“扫黄打非”宣传内容触目可及,在此学习、休息的未成年人随时随处都能受到熏陶。今年以来,受教育的未成人约有6000人(次)。该中心已成为“扫黄打非”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基地。
立体融合 成风化人
“‘扫黄打非’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工作,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一个润物无声的宣传环境,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产生认同感。”舞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爱珍指出了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关键。为此,该市把“扫黄打非”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基层综合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相融合。
舞钢市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菜单,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工作统一筹划、实践活动统一设置,将“扫黄打非”贯穿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村有专职、群众和志愿者组成的‘扫黄打非’队伍,负责日常巡查、宣传教育、信息收集上报工作,有序地维护了我们村的文化环境安全。”尚店镇王庄村村民周德山说。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和“星级文明户”认领、“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打击侵权盗版、远离“黄”和“非”等内容纳入乡村文明宣传,增强群众“不买、不读、不用、不传非法出版物”的自我约束意识。在红山办楼子沟村,家家户户大门外的家风家训牌上都有“走正道、扬新风”“讲文明、明是非”的“扫黄打非”提示语。
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舞钢市依托“平安乡村”综合智能化治理平台,与平安建设工作联动联治,将“扫黄打非”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无死角、全覆盖,做到了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此外,舞钢市还在全民阅读、文艺演出、电影下乡等公共文化服务中宣传“扫黄打非”工作。在电影下乡放映前,播放《扫黄打非警示录》,发放宣传页;在送戏下乡中,演出原创戏剧小品《清朗家园》、快板书《夸夸咱》等,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群众了解“扫黄打非”相关知识。
记者了解到,结合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建设,庙街乡人头山村还设置了“扫黄打非”主题广场和文化墙;红山街道楼子沟运动休闲小镇,以“新风、净网、秋风、清源、护苗”等“扫黄打非”专业术语命名游船。游客上船后,通过本船的命名来源,了解“扫黄打非”工作;尚店镇王庄村“舞彩田园”农业综合体,则以“扫黄打非”的专业术语为道路、树林、湖泊、舞台命名,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教育。
“意识形态工作无小事,‘扫黄打非’工作是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舞钢市委要主动承担党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定期进行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分析研判、把‘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督导考核,层层压紧压实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落实责任追究,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养正气、育新风,风成自然化人。”舞钢市委书记刘文祥对“扫黄打非”工作有着深刻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指导由基层做起,着眼于广大市民的认识提高,特别是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特色教育,收到了打出“组合拳”的可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