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带我去看世界,也带我去找自己。”捧起书本的瞬间,就是又一次探寻的开始。夜晚,等年幼的孩子听着故事入梦,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王鑫习惯性打开教师微信读书群“书香咖啡厅”,看看老师们当天的读书分享,也翻开自己心仪的枕边书,在夜读中享受一段清香四溢的柔美时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这是“书香咖啡厅”读书会的建群宣言。今年3月建群至今,不断地分享交流,“书”叶日益繁茂,阅读、思考、写作成了团队成员的行动自觉。
创造我的“阿勒泰”
笃信“每本好书都有同路人”的四(6)班语文老师李振玲,以偏爱纸质书的方式,走进时下热度不减的《我的阿勒泰》。她沉浸于作家李娟笔下明亮纯净的“阿勒泰”,在美好与美好彼此相认的对话中,见生命、见自我、见教育,为自己的内心注入宁静和力量。
“对生活的发现和热爱、对情谊的渴望和珍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些,正是我想给学生所传递的!”李振玲在群里分享时,既提炼出原文里的“最美好”,又生发出解读教育内涵的“大心思”,有了跳脱文本的超越性思考。
“保持一颗平和而敏感的心,创造属于我身边的‘阿勒泰’!愿我们的教育也能像阿勒泰一样的宽广、博大和宁静、包容。”
这样的感悟,是对自身整个生命与行走状态的关照,更是一场探寻教育理想之旅的开启。
学生送我一本书
“像大师一样,常怀一颗喜悦、清心、释然的童心,去面对生活,去面对我亲爱的男孩女孩们!”5月的一天,五(2)班语文老师韩翔在群里“炫耀”了自己特别珍爱的《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一书,这本丰子恺的经典散文漫画集,是班里的小学委李欣桐送她的。
“希望韩老师永葆童真,做我们永远的好朋友。等长大了,我也要成为像韩老师那样的老师!”小学委的赠言,让韩翔一想起来便觉得幸福满满。
“把自己当作孩子,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当中,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尊重、欣赏他们。”韩翔没想到,自己品读用时最长、思考最多、也最愿与老师们分享的一本书,会是学生送她的这本“心”书。
知道老师爱看书的小学委,跟伙伴们快乐地行走于一页页字里行间,也拥有了跟韩老师一样的好习惯——读书。
我心中的“小豆豆”
既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又是47名学生的老师,亦母亦师的双重角色,让四(2)班班主任王娟深感“育人”二字的分量。在她看来:与好书的遇见,就像跟一批孩子的遇见,都是一种美妙的缘分。
“读书重要,读什么书更重要。《窗边的小豆豆》这部经典教育案例书,自己读了好多遍,但每次翻开都有新感觉。”前几天,王娟在群里晒出近2000字的读书报告,她把女儿和学生们看作是“小豆豆”,也尝试着书中巴学园小林校长的理念,让自己的育人场域也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阅读课上,她与孩子们共享书中趣事,会一起“笑到肚子疼”;但独自捧读时,小林校长的温和与风趣,让她类比到自己有时对身边“小豆豆”冒出的指责、急躁和气恼,又会泪意横生。
在且读且思中,王娟认为,阅读经典的意义和力量,恰是审视自己,更是看到心之所向、行之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