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文明太原 >> 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重构城市空间 办好民生实事 提高发展质效

古交市为“二次腾飞”注入“棚改”力量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刘志刚 2023年10月04日 08:35
内容提要:在棚户区改造中,古交市加强精细化管理,实施“见缝插绿”,城市绿化面积在不断扩大,街边小游园越建越多,城市焕发出新绿。

  走进太原市古交钢铁厂(以下简称“古钢”)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机械轰鸣,挖机、卡车等工程机械正加紧作业,工作人员边查验现场,边配合拆迁作业。一时间,机械声、破碎声、房屋倒塌声汇成一片,呈现出一幅全力冲刺的繁忙景象。

  9月28日,古交市房产服务中心主任康宇生早早就到了现场,虽然房屋拆迁工作早已布置好,但他仍不放心,从与群众签订的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补偿款领取,到拆前人员设备准备,事无巨细都要盯对一遍,他说:“多跑几次没啥,关键是把工作做好,和和气气拆迁……”

  作为资源型地区,古交市正从“二次创业”向“二次腾飞”迈进,“棚改”是重要抓手。办好办实“棚改”,能够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位。

  空间重构按下“加速键”

  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做好“棚改”工作难度很大,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汗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担当和智慧。

  古钢属太原市国资委管理,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末,鼎盛时曾在全省风头无限,后来遭遇停产。

  “企业原有职工散落全国各地,而他们的住房因年久失修,多数被鉴定为D级危房(已无修缮价值)。”康宇生说,涉及拆迁的住户中,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而且不在本地居住,但根据房屋“征拆”相关政策,需要征求本人意见,为此,他们安排工作人员,带上相关资料上门,有去省内的,有去省外的,最远跑到了山东青岛……见面后,先是讲政策,然后看协议……有时一户要跑好几趟才能把事办成。

  用“真心”换得“征心”,让签约工作有速度更不失温度。古交市东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温仙明是棚户区改造征收专班的成员,每天奔走在各个“棚改”区,入户宣传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政策、意义,倾听住户诉求。

  在石鳖峁片区,有一位“征拆”居民因行动不便,在拆迁安置时提出想找一处位于一层的正房,温仙明就跟同事们在市区展开“撒网式”寻找:交通不便不行,房屋价格太高不行,不是一层不行……找了四五处,住户仍觉不满意,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市内一处电梯房进入大家视野。环境好,价格合适,温仙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征求住户意见,没想到住户也挺中意,马上签字拆迁。

  有时,温仙明还扮演起家庭矛盾调解员的角色。在“征拆”中,一对姐妹因为拆迁补偿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温仙明了解情况后,赶紧跑去协调,“有人说我多管闲事,但我觉得不能因为利益问题,造成家庭不睦。”

  “先前态度不好,很抱歉。”“你们工作很不容易!”……拆迁居民这样的话语,让温仙明既感动又欣慰,觉得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古钢棚户区改造项目,自今年初启动以来,短短几个月已完成拆迁进度的90%。而杨家坡棚户区改造项目,去年10月份启动,今年7月拆迁居民已经选房安置,实现棚改拆迁安置的“古交速度”……

  凝聚民心实现“安居梦”

  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难掩幸福……

  沿腾飞路一路向西,来到马兰滩附近,就会被新建的高楼所吸引,它卓然挺拔,如棋盘般排列的窗户,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这里是古交市棚户区改造马兰滩安置项目所在地,有两栋高层住宅楼、280套安置房。

  上个月刚拿到新房钥匙的老刘,迫不及待地找工人开始装修。“房子有100多平方米,两梯两户,上下楼方便,而且房屋通透,采光也好。”说起新房子,老刘笑逐颜开。

  老刘原先住在铁炉一沟(片区),当时他们家靠着边坡自建小院,为三层小楼,住了老刘一家和他两个兄弟共三家人。“吃住行都挺方便,但就担心刮风下雨,因为雨天房屋前后两边的山坡容易滑坡引发地质灾害。”老刘说。

  两年前的一次下雨,让老刘至今回想起来都后怕。那次连阴雨下了好几天,房子后面的山坡开始往下掉土石,一开始没觉着啥,可后来越掉越多,一次次砸在房屋的后墙上,将墙体砸了个很大的裂缝,而就在此时,房前对面山坡出现滑坡,滑下的土石将路边停放的车辆冲到他家院门前,院内楼梯也经受不住冲击滑落下来。 “那时多亏了街道、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将我们转移到安全地方……”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老刘仍心有余悸。

  去年,铁炉一沟(片区)开始棚户区改造拆迁后,老刘第一批签了协议。“拆迁安置速度挺快,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就住进了新房。”老刘说,这次拆迁,他们兄弟三人都分了新房,而他的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次好好装修一下,让儿子找个好媳妇!”

  东曲街道杨家坡片区的薛师傅,在拆迁安置中也住到了马兰滩安置项目楼。“我们那里有个大坡,一到下雪天,车辆很难上去,而且还属于泥石流滑坡的地质灾害点,好多居民盼着拆迁改造,这次终于圆了‘安居梦’。”薛师傅说。

  这段时间,薛师傅经常带着亲朋好友到他的新房里看看。说起今后的打算,他盘算着在周边开个小店。“这里小区环境好,交通也方便,附近有幼儿园、小学、高中,为孩子上学提供了便利。”薛师傅脸上洋溢着喜悦。

  筑牢基底锚定“高质量”

  新旧转换,城市更新。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古交市在六大片区(大川东路片区、当中街片区、西曲片区、屯兰川片区、长峪沟片区、三岔口一工区片区)共实施17个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涉及被征收人1900余户,建设定点安置项目三处(马兰滩项目、当中街项目、古城街项目)。截至目前,已签订“征拆”协议1645户(含定点安置336户),拆除1400余户,分配住房705套。

  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三岔口一工区片区中,古交市将古钢、三岔口、高整口片区整体改造。这个片区被称为古交市的“东大门”,是省城太原通往古交的咽喉要道。以“尊重历史、连接交通,环境整治、绿色开放,分期开发、逐级提长”的原则,古交市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打造古钢遗址公园和三岔口半岛公园。

  最近,薛师傅只要有时间,都会去杨家坡看看,虽然他家的院子已被拆掉,但在现场能看到紧张施工的园林绿化人员,这让他心里很是激动:“这里要搞绿化、建公园,未来将跟南山公园融为一体,以后带着家人过来,既能休闲健身,又能回味‘乡愁’。”

  “我们从边坡上搬出来后,那里已经开始搞绿化,听说要建个公园……”铁炉一沟(片区)的老刘说,棚户区改造项目改掉了脏乱差面貌,种上了绿植,美化了环境,城市看着更加赏心悦目,大家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高了。

  在棚户区改造中,古交市加强精细化管理,实施“见缝插绿”,城市绿化面积在不断扩大,街边小游园越建越多,城市焕发出新绿。

  棚户区的“华丽转身”,使山水古交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实。

  短评

  聚焦县城融合城乡

  彭澄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今年6月14日,省委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努力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为奋进“两个基本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棚户区改造,既符合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又利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古交市勇于创新,多片区整体推进;敢于担当,群众工作扎实细致,贯彻了“以人为核心”要求,推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也为“以学促干”写下生动注脚。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