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晾晒被褥、煮菜做饭、陪同就医、精神慰藉……这明明都是家人该做的事儿,但这支“唠嗑队”一件没落。在桥东街道并四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唠嗑队”常年为20多户独居、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亲情服务,将温暖送到他们心里。
被笑声填满的小屋
“大爷,我们来了!”12月21日上午8时,并四社区党委书记崔荣和另外两名“唠嗑队”志愿者,前往八旬独居老人王延德家中。他们带来老人爱吃的水果,关切地询问老人最近的生活,还帮忙打扫了卫生。当天上午艳阳高照,大家将老人的被褥拿到阳台晾晒,一直忙到中午。临走前,崔荣还不忘给老人煮上一碗热乎乎的水饺。
崔荣说:“我们基本每周都会抽空来王大爷家一趟。”独居的王延德患有肠梗阻,近年来一直是“唠嗑队”的重点关心对象。他爱吃的食物、对身体有益的蔬菜、缓解病情的药物……这些琐碎的细节都被志愿者熟记于心。除了日常关怀,志愿者还轮流陪老人前往医院复诊。
在志愿者的亲情温暖下,原本不善言辞、独来独往的老爷子,开始渐渐敞开心扉,和志愿者无话不谈。“最近喜欢上了打太极拳”“昨天给小狗洗澡了”……过去冷冷清清的小屋,现在被老人和志愿者的欢声笑语填满。
给“热心老头”找事干
“最近有啥需要我帮忙的?”12月23日,见了“唠嗑队”队员,常大爷便主动询问。以前的常大爷,可不是现在这副模样。老人很有家庭责任感,一辈子为儿女付出。如今,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没法天天回家陪老人,常大爷便整日愁眉苦脸。他的这副样子,让老伴看了堵心,孩子们操心。
得知此事,“唠嗑队”队员隔三差五便上门陪常大爷聊天。为了帮老人实现价值感,“唠嗑队”时不时给他找点事干。邻里有矛盾了,请他来调解;小区禁止私自摆摊,派他去监督;社区举办老年活动,邀他参与组织……每天忙忙乎乎,感受到他人的需要,老人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让居民更具幸福感
“唠嗑队”成立已多年,最初是社区工作人员发现了老人和残疾人的需求后,开始提供上门服务。就这样,社区“两委”换了几届,但“唠嗑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唠嗑队”共有30多名队员,除社区工作人员外,还有热心居民加入;服务的对象既有空巢和独居老人,还有行动不便的志愿者;服务内容从最开始的陪同聊天帮他们排遣寂寞,如今已细化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我们心里,这些服务对象如同自己的家人。谁该去医院就诊了,谁喜欢吃啥,谁的爱好有哪些,这本‘账’在我们心里门儿清。希望用我们的服务,使有需求的居民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崔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