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热评

从民生关切中找到消费增长点

来源:人民日报 2025年11月24日 10:43

  便利“入圈”,生活出彩。自2021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启动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210个试点地区共建成便民生活圈6255个,服务居民约1.29亿人。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一个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助力解决民生小事,也激发着社会消费潜能。

  有服务,更要优服务。前不久,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通知,提出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这是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有益探索,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做到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

  群众的民生需求里,蕴藏着可观的消费潜力。“一老一小”照护难、社区买菜不够便利、休闲锻炼缺少好去处……解决好这些“挠头事”,恰恰是开辟消费蓝海的关键所在。民生痛点的破解过程,往往能成为消费潜力的释放过程。以优质服务、丰富业态满足居民所需,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商家的“服务清单”,民生的“心头暖”就会成为消费的新热点。

  消费场景提质升级,也是民生品质的进步阶梯。消费业态的精准供给和不断创新,有助于让民生改善从“吃饱穿暖”向“品质提升”加快迈进。要瞄准需求、创新业态,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居民的生活品质才会不断“进阶”,群众的获得感才会不断提高、归属感才会更强。

  要让民生与消费实现双向奔赴,贵在精准。精准,既意味着要让服务供给有效对接群众需求,也意味着要坚持因地制宜。每个社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群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建好便民生活圈,需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把民生痛点摸清楚,把一地“家底”搞清楚,让供给与需求匹配好,让要素资源配置更高效,方能更好地实现惠民生和促消费的良性循环。

  群众的关键小事是治理者的心头大事。从早餐豆浆油条的烟火气,到托育康养的幸福感,从个体商户的红火生意,到城市消费的业态升级,只有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绘就一幅民生有温度、消费有热度的美好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时代命题写下温暖注脚。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