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里,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局、电信诈骗的圈套;新建小区中,从农村搬来的居民,面临着生活习惯的“水土不服”,子女教育怎么抓、打工就业去哪找、物业服务怎么管,成了他们常挂嘴边的“烦心事”……面对这些“急难愁盼”,古交市公安局桃园派出所探索出一条“警网融合”的新路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四融八联”工作机制为抓手,将警务力量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织密治理“一张网”
“力量融合、机制融优、职能融入、警民融治”“数据采集,联通信息;化解矛盾,联合调处;治安联防,联合巡查”……走进桃园派出所青山路二社区警务室,墙上“四融八联”工作法清晰展示了社区治理的“施工图”。
“力量融合”是基础。派出所分管领导兼任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社区书记与社区民警共同担任总网格长,整合民警、网格员、专兼职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实现“警网一体”联合办公。
每周,警务室民警定期参加社区工作例会,互通信息、协商事务;每月开展联合走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辅警每周驻社区时间不少于3天,确保服务“不断档”。通过建立网格微信群、开展日常联络,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真正把力量沉到一线、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提升治理精细度
“机制融优”是“四融八联”高效运转的保障。派出所与街道综治中心对接,警务室民警与村(社区)书记联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确保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治安管理等事务在网格内有序开展。
更关键的是,建立了“双考核”机制:巡逻队伍和派出所、网格长和专职网格员之间相互考评,对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社区书记、社区民警每半年向街道综治中心就网格治理工作履职情况进行述职汇报;派出所及街道综治中心,不定期对双总网格长关于网格治理工作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实地督导。
这一机制推动警网双方真正成为“责任共同体”,提升了治理的精细度和响应速度。
“八联”协作解民忧
“家里东西都砸烂了,实在没法住了……”社区民警张燕芳入户走访时,一位居民红着眼眶求助。这是一起棘手的家庭矛盾,张燕芳启动多元化解机制,既安抚受委屈的居民,又耐心疏导另一方情绪,最终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
这起纠纷圆满解决,得益于“八联”工作法:数据采集,联通信息;社情民意,联合收集;化解矛盾,联合调处;重点人员,联合回访;治安联防,联合巡查;入户走访,联合服务;政策法规,联合宣传;便民利民,联系情感。
“八联”是“四融八联”的核心内容,“警网”双方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互通互补,联动协作推动网格管理服务全覆盖,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
目前,警务室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
暖心服务零距离
“警民融治”是“四融八联”的落脚点。警务室定期组织开展“警民互助·守望平安”活动,社区民警、辅警主动下沉、融入网格服务管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公告栏上,张贴着民警、辅警的联系方式,居民扫码即可加微信、打电话。如今,“有事儿随时找警察”成了群众遇到困境时的“底气”。
更让居民安心的是,警务室还有一本“鸡毛蒜皮”台账:飞线充电的隐患、邻里间的小摩擦、家暴纠纷的进展,每一件都记得明明白白。“从谁反映的,到怎么协调,再到啥时候办完,我们都能从社区电子屏上看见。”居民李大爷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警务室还联合社区开展特色活动:教育公益课堂上,民警和大家一起做游戏、聊育儿,把依法带娃、经营婚姻的道理融进欢声笑语;暑假志愿实践中,孩子们跟着民警学习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反诈宣传中,民警用方言讲骗局,教老人识别“保健品套路”,守护好“养老钱”……
从化解“鸡毛蒜皮”到织密“平安网络”,从力量融合到警民融治,桃园派出所用“四融八联”工作法,把社区治理的“小事”办实、办好,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悄然沉淀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