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气温骤降,老年人骨骼及关节健康面临多重挑战。专家提醒,低温环境下骨骼韧性下降、肌肉弹性减弱,需通过精准保暖、科学运动和合理饮食构建“护骨防线”。
低温易诱发疾病
“冬季骨科疾病高发,本质是寒冷对骨骼、肌肉、关节的三重影响。”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杨扬解释,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使骨骼及周围组织供血减少,营养供应不足,骨骼韧性下降;同时肌肉紧绷、柔韧性变差,关节稳定性减弱,日常活动中易发生拉伤或跌倒。
对于患有骨关节炎的老年人,寒冷刺激会直接加重滑膜炎症,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加剧。杨扬说:“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后,关节营养进一步下降,寒冷天气下更易引发关节炎急性发作。”
精准护骨三要素
“保暖不是‘裹成粽子’,而是靶向保护关键部位。”杨扬强调,腰、膝、颈等部位缺乏丰富肌肉和脂肪包裹,是最易受凉的薄弱环节。老年人应选择保暖性好的护膝、护腰,确保护具松紧适度,过松无法保暖,过紧则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
“睡前热水泡脚也是护骨良方。”杨扬建议,可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至20分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药浴,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驱散寒邪。
冬季运动需遵循“热身充分、强度适中”原则。杨扬提醒,老年人出门锻炼前,应在家中进行5分钟至10分钟热身,如伸展运动、慢走等,让肌肉和关节“热起来”。运动方式优先选择太极拳、散步、八段锦、游泳等温和项目,避免爬山、深蹲等增加关节负重的剧烈运动。
“骨骼健康需要‘营养加持’。”杨扬建议,老年人每日应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豆制品,补充钙质;同时多吃蛋黄、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钙吸收。他补充道:“蛋白质是肌肉的‘建筑材料’,瘦肉、鱼类、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间接增加关节负担。”
此外,超重人群需控制体重。体重每增加10公斤,膝关节负重会增加30公斤,“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也是保护关节的基础。”
及时就医莫拖延
专家特别提醒,若出现关节持续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夜间小腿抽筋、身高变矮等情况,可能是骨质疏松或关节炎的信号,需及时就医。杨扬强调:“老年人骨骼修复能力较弱,骨折后愈合时间长,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及早发现骨质疏松风险。”
冬季护骨需“内外兼修”,通过科学保暖、适度运动和均衡饮食,老年人可有效降低骨骼关节损伤风险。杨扬说:“护骨没有‘速成法’,长期坚持才能让骨骼‘安全过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