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并州论坛|古今交汇处 探寻文化游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薄鸿 2025年10月02日 07:04

  近年来,太原锚定文旅事业发展定位,深度激活古建筑、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核心资源,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绽放出蓬勃生机。

  古建筑是太原的厚重名片,其活化实践让历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作为集宋、金、元、明、清古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不再是沉默的古迹。圣母殿的宋代盘龙柱静静矗立,鱼沼飞梁的十字形制诉说着古代工匠的巧思妙想。水镜台上演的“剪桐封弟”“三家分晋”“水母娘娘的传说”等传奇故事,则让历史典故在实景中复活。此外,从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对唐代蓄水系统的保护性展示,到天龙山、太山等景区的连片整合运营,太原以“保护+活化”的思路,让古建筑从“静态遗产”变为“动态风景”,成为跨越千年的对话载体。

  博物馆的创新表达,为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窗口。山西博物院全新升级的“晋魂”陈列,以3431件文物构建起中华文明的山西叙事,让鸟尊拥有了专属“展中展”。新增的兴县碧村遗址文物填补了考古空白,而天下晋商展厅则通过漆屏、关公像等文物,还原了晋商实业救国的历程。更值得称道的是展陈技术的突破,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古建场景,互动游戏让戏曲砖雕“活”起来。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呈现方式,让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找到共鸣,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文化传播的“超级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让传统文化有了烟火气。太原以“商业+非遗”的模式搭建传承桥梁。小店区非遗淘金生活节上,匠人的手艺与市民的生活需求在这里相遇,让非遗技艺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从刘家堡非遗小镇的品牌培育,到文创设计大赛中非遗元素的创新转化,晋剧、砖雕、漆器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得以走出展馆,融入步行街、景区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当游客在钟楼街触摸到非遗手作,在古县城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温度,非遗便成为最鲜活的城市文化符号。

  旅游是文化体验和分享的重要形式。我们要讲好太原故事,传播好太原声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太原优秀文化资源。申办、创办更多国家级、国际级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旅游让文化走向远方,文化让旅游充满诗意。文化与旅游相生共兴,相辅相成。从古建筑的实景叙事,到博物馆的科技赋能,再到非遗的生活融入,太原文旅的破圈密码,正在于对文化根脉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厚重历史和多彩文化,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文旅品牌,让太原满载诗意、走向远方。

  千年文脉在并州大地绵延不绝。一砖一瓦如同历史低语,一器一物尽显绝代风华。请走进太原,触摸千年文脉,品味唐风晋韵,共赴一场诗意盎然的文化盛宴!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