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吹风机、烧水壶,大到电视、洗衣机,这些家电更新换代都很快,功能不断翻新,给市民生活带来高科技体验的同时,也有人发现:旧的家电出了故障,配件难寻。有业内人士建议,商家应重视售后细节,保证已售产品的配件供应。
难住维修工
83岁的田大娘,独自住在泰安小区2号院,每天要看电视解闷。8月28日,电视突然“罢工”,屏幕没图像。她向千峰北路社区的工作人员杜菁求助。
杜菁喊来了维修师傅,一番检查,发现显像管坏了。可是,电视型号太老,维修师傅手头没合适的配件。拨打厂家售后电话,被告知这款产品5年前就停产了,没有配件。随后,社区工作人员赵日贵、邓晋先分头去跑五金店、维修店,好不容易找到了配件,还是从另一台旧电视上拆下的。再次喊来维修师傅,换上配件,电视就能用了。田大娘觉得,为了修电视,麻烦这么多人,挺不好意思的。
市民周先生最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家里用了4年的微波炉突然不工作了,找人看后是磁控管坏了。可由于型号老旧,找配件费了一番周折。“前后用了3天时间,去了好几家店才买到,更换只用了半小时。”他说,下次再有故障,懒得修了,直接换新的。
网购替代品
市民张旭的笔记本电脑用了6年,电池出现鼓包,需要尽快更换。然而,他去线下的售后门店一问,被告知该型号电池已停产。他只好上网“淘”了一块杂牌电池,尺寸合适。网店销售说得清楚,能用,但性能肯定不如原装的。果然,才用了半个月,新电池发热严重,续航时间也变短了。对此,张旭也挺无奈。
记者在小区采访,多位市民表示,曾在网上买过“替身”配件,虽然能用,但质量没啥保障,有的甚至很快就坏了。张靖住在永乐苑小区,7月份发现家里的空调扇坏了,需要更换小零件。由于厂家停产这款产品,她只好网购了一个“兼容配件”凑合用,结果不到一周又坏了。这次,维修人员表示,换的配件根本不匹配,白白浪费了钱。
52岁的朱轩,在千峰北路经营一家电器维修店。店里的货架上,摆放着许多从旧家电上拆解下来的零部件。“这些都是难得的‘宝贝’,特别是那些老型号的配件,现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他说,来送修的家电,基本都是老款,找配件不容易。所以,自己除了维修,也会回收一些旧家电,用来补充“配件库”。
商家应重视
为何配件难买?在我市从事某品牌电视售后的陈先生透露,考虑到仓储成本压力,一些厂家通常在产品停产后,中止相关配件的储备。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产品虽然没停产,但市场需求量小,厂家也不愿多在配件上“备货”。
有业内人士建议,各种家电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商家迎合消费者不断推新品的同时,还应重视后续的维修细节。比如,应当建立更完善的备件供应体系,特别是对使用周期较长的大型家电,要保证配件的供应年限,甚至提供终身服务。其实,这样做不仅能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还能提升品牌形象。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应优先选择售后服务完善的品牌,了解产品的配件供应期限。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家电,可以适当储备一些易损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