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太原马拉松赛即将出发,这场赛事不仅能让选手在优化升级的赛道上感受“千年晋韵”的城市肌理,更串联起博物馆之城的文化脉络。截至8月8日,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博场馆已接待游客77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元。赛事期间(9月18日至24日),所有报名跑友均可以凭报名信息和身份证件免费探秘晋祠博物馆、双塔博物馆、龙山石窟博物馆等文博场馆,让奔跑的激情与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此双向奔赴。从奖牌设计融入“双塔凌霄”文化符号,到赛道沿线串联起的“文化客厅”,太原正以“体育+文博”的创新姿态,邀请中外友人在冲刺的脚步与文物的凝视中,读懂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气质天成
太原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馆藏文物18198件(套)。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其中,38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夯实太原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底气,规模成效初具,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达106座,每5.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锦绣太原气质天成。
8月24日至27日,晋祠博物馆2025庙会系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传承古老民俗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与互动体验,游客在古建园林间感受非遗活态传承和文化创新活力。电子民乐与经典诗词吟唱、游客即兴对诗、非遗市集等多项文化创新项目,与现代生活相融。
晋祠天龙山景区,是全国同时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誉的12家单位之一,跨入全国文博文旅行业第一方阵。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景区推出9大主题文化活动、60余场配套体验,打造国风文化盛典、晋祠庙会文化品牌及“文昌佑才”系列文化活动,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生命力。其中,8月2日、3日,晋祠游客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门票收入超百万元,连续两日打破非黄金周单日接待量纪录,首次实现单日门票收入破百万元。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在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2024年百强排行榜中,晋祠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上榜。其中,晋祠博物馆位列第32位,参观人次437.50万。
风华独具
为服务演艺经济、体育经济,我市各文博场馆累计免费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今年开年以来,我市各文博场馆节假日期间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近300场。
8月31日前,游客在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和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不定期就会遇上一场专家讲解。一群装着满满晋阳古城“密码”的文物工作者,带队当讲解员,免费讲解,解锁晋阳古城的不同打开方式,用一手考古经历解读千年晋阳故事。
双塔博物馆利用资源优势,举办了第42届太原双塔牡丹文化盛会,明代牡丹“紫霞仙”如约盛放,举办文物展览17场,宣教活动500余场次。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太原市博物馆暑期的“探秘考古”与“拾趣非遗”两大研学活动,文化体验多元,或以太原东山古墓等重要考古发现为切入点,让学生化身小小考古队员,探索墓葬形式及出土文物,亲身体验考古的乐趣,或感受非遗魅力,在动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小讲解员”活动被观众频频怒赞,“别看小朋友年纪小,讲得可好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太原历史文化的同时,成为太原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观众的喜爱和鼓励,也让小小讲解员们开心前行,实现双向奔赴。
文脉不息
太原,成为全省一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地市:太原市博物馆、晋祠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晋商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除了经典博物馆外,“群众身边博物馆”小而精、专而美,利用我市文物遗存,展示太原特色文化。修缮开放的唱经楼、关帝庙、普光寺、玉堂春等府城古建遗存,成为特色专题博物馆,不定期举办展览,开展活动,与群众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让文化遗产融入日常生活。
智慧博物馆让大众看到科技赋能文物的魅力,“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赴希腊巡展,向世界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从“国保”实物样本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和元素,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文物更“鲜活可触”。
主题鲜明、门类齐全、脉络清晰、布局合理,太原的博物馆之城构架已成,全面而侧重地展示锦绣太原的历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