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0月15日,第二届晋剧艺术节在太原举办。此次盛会,四省联动、千人参演、好戏连台,将充分展现晋剧艺术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新貌。
近年来,太原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演唱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歌迷之城”。与此同时,传统戏曲尚未形成与之相当规模的文化现象,推动晋剧等传统艺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步成长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晋剧作为山西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韵味独特,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不言而喻。本届艺术节推出低票价惠民政策、开展线上展播、组织艺术家进乡村进校园等活动,体现出政府与院团推动艺术普及的诚意与努力。然而,与传统演唱会动辄数万人参与、跨城观演的火爆场面相比,晋剧乃至更多传统戏曲的受众仍相对局限,传播力和吸引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究其原因,并非传统戏曲缺乏魅力,而是其在传播方式、内容表达、观众互动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现代审美与消费习惯。年轻人是文化消费的主力,也是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关键群体。他们追求沉浸式、互动性强、易于分享的体验,而传统戏曲往往在叙事节奏、舞台呈现、营销策略等方面与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存在一定隔阂。
让晋剧真正“出圈”,要在守正创新中找准平衡。内容上,既要保留经典剧目的精髓,也要创排更多贴近现实、回应时代的小剧场作品、跨界实验剧目,甚至开发戏曲IP衍生内容,如动漫、短视频、沉浸式演出等,让传统艺术以更轻盈的方式进入日常生活。
让晋剧真正“出圈”,要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线上展播是良好开端,但还可进一步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开展“台前幕后”式传播,推出戏曲演员“vlog”、幕后探班、名家直播教学等,增强亲和力与参与感。通过“破圈”传播,让晋剧不再只是舞台艺术,更成为一种可触摸、可讨论、可分享的生活方式。
让晋剧真正“出圈”,要推动戏曲与城市文化生态深度融合。太原能以演唱会经济打响名号,得益于其强大的文旅整合能力与受众运营思维。传统戏曲同样需要如此——可以打造“晋剧主题街区”,推出“看晋剧·游山西”文旅套餐,与在地餐饮、文创、酒店联动,形成戏曲文化消费链。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晋剧艺术节是一个重要契机,让我们看到传统戏曲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时代价值。只要坚持人民导向、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路径,晋剧完全可以从小剧场走向大天地,从地方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瞩目的文化品牌。
让传统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降低格调,而是打开心门;不是放弃经典,而是创造经典。期待有一天,人们提到太原,不仅想到“歌迷之城”,更会想起这里是晋剧的故乡,是一座有戏、有韵、有魂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