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7时50分,太钢炼铁厂的会议室内召开了一场“瘦身”的生产经营会。26人参加,13人发言,仅用时35分钟。从今年6月底对会议和文件“瘦身”以来,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据了解,“瘦身”前的会议为每周8次,耗时约10小时40分。如今缩减为每周3次,耗时约2小时,会议时长减少八成以上。参会人员也从之前的45人缩减为20人左右,非必要人员“陪会”现象消失。
根据会上问题,一份《炼铁厂生产经营会重点工作安排》很快整理出来,内容清晰明了,干货满满。
另一份9月9日的项目实施工作函上,仅有半页内容175字,时间、地点、事件、相关人员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而几个月前一份类似的文件却铺陈了5页,有1896字。“过去起草文件总习惯先写‘重要意义’,还要‘穿靴戴帽’,现在却直奔主题。”综合管理室主任陈树文介绍,文件多为电子版,厂里针对冗长顽疾,划出“一般文件不超3页,复杂文件不超8页”的硬杠杠,并倡导“一页纸”要点式文件,并强调只许推送相关人。
“简文短会把一线人员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几年来,厂里铁水日产量只有2.3万吨至2.4万吨,今年7月下旬开始,日产量已经稳增至2.6万吨左右。大量重复的无用功换成了实打实的业绩。”原料工场厂长王银耀很高兴。
炼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白向国表示,会议与文件大幅压缩倒逼大家剔除空话套话,提前做好“功课”,加上及时反馈问责机制,让生产一线负责人有更多精力去到一线而不是“困”于会议,更多地脚沾泥土深入一线而不是浮在上面,更多“好钢”用在了“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