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顺风车接送”“互助带娃”等新型共享模式在不少家长群中悄然兴起,成为缓解育儿压力的热门选择。(《太原晚报》9月1日)
“顺路接送”的家长清点孩子人数,托管家庭的餐桌上孩子们一起吃晚饭,如今,“互助带娃”的确缓解了一些家庭的育儿焦虑。但若想互助带娃更安心,首先要先立好“规矩”。
万柏林区的家长们,通过“顺风车平台接单”“群内打卡报平安”,让互助从“口头约定”变得更有条理。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当前的互助带娃虽有平台加持,但仍存在潜在风险。若接送途中发生意外,责任划分是否清晰。陌生家长参与时,背景筛查是否到位。这些问题,单靠家长自发约定难以彻底解决,需要家庭、社区、学校多方形成合力。
对家长而言,参与前最好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接送细节与应急方案。社区可搭建专属的互助带娃信息平台,对参与家长进行身份核验。平台需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扩大保险覆盖范围,简化纠纷处理流程。归根结底,应推动学校优化课后服务时间,从源头减少托管需求,为双职工家庭“减负”。
让互助带娃从“邻里搭把手”变得规范有序,需要家长间的善意,更需要“规则”保驾护航。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