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北小区8月份完成了改造,坑洼地面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院里添了停车棚和健身器,还建起了凉亭、长廊和活动室。(《太原晚报》8月28日)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民心。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铁北小区,曾因配套缺失、设施老化等问题困扰居民。如今,凉亭和休闲长廊供邻里交流休憩,200平方米的乒乓球活动室充满运动乐趣,270盏路灯照亮回家路,每一项改造都精准对接居民“急难愁盼”。尤其是配有100个充电口的非机动车车棚,既解决了居民的充电难题,又消除了安全隐患。
铁北小区的改造,绝非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头换面”,更是一场充满温度与情怀的民生行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居民多元需求的深度关切,让改造真正走进了群众的心坎,不仅尽显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致与担当,还是民生工程“以人民为中心”的最佳诠释。
更可贵的是,改造过程中“问计于民”的态度。社区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恳谈会”收集百余条意见,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尊重群众意愿的改造模式,让方案更贴合实际,还让居民感受到被重视、被倾听,凝聚起了共建美好家园的共识。而未来社区食堂、智能垃圾分类站的规划,更彰显出民生服务“不止步、不停歇”的长效思维。
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应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翻新”,而是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升级,对城市治理精度的提升。从铁北小区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当民生工程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当城市更新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就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让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幸福。
铁北小区的改造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才能让每一项民生工程都精准踩在群众需求的点上,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