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时政要闻

纳贤聚智谱华章 厚植沃土促发展

——太原市二〇二五年上半年人才工作综述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尹哲 2025年08月26日 06:46

  今年以来,太原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深化拓展校地合作,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太原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凝聚党管人才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布局人才工作,做到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有效促进人才工作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优化顶层设计。专题研究人才政策、中央博士团挂职等重点工作。明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清单,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集中会商、沟通协调、推进落实、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圆满完成赴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宣介、座谈、调研等活动。

  完善政策体系。对2018年以来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对照省“1+N”人才政策,打造太原市“1+7+N”人才政策体系框架。出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助推太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引才聚才政策项目的系统集成,构筑起新时代全市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

  强化资金保障。从2018年开始连续7年每年设立10亿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一体服务保障中央及省属驻并高校、医院、科研机构、企业,实现资金“精准滴灌”,稳定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推动形成“才聚并州、并展其才”良好局面。

  稳步打造人才集聚中心

  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打造更多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推动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荐太原国铁京丰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联合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依托3个省级专业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34个,支持汾西重工获评第31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科学设计人才需求地图。按照“能源革命类、基础设施类、产业转型类、科教人才类、社会民生类”设计5类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地图。梳理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链主企业等科创平台,设计科创走廊地图。精准征集“1233”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技术需求、人才需求,设计全市人才需求地图。

  稳步推进科创走廊建设。为深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按照“整体统筹、区域连片、串珠成链”的原则,拟以汾河为主轴打造科创走廊。

  统筹协同各类人才发展

  打好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本土人才引育“组合拳”,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集聚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荐太原市12名高层次人才、1个创新团队入选省“三晋英才”计划,300余名人才被认定为省级高层次人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施“柔性引才三年行动计划”,岳光溪、张铁岗等12名院士开展技术攻关;完成第24批中央博士团成员及第3批省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期满考核,接收第25批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并挂职;打造“博士小院”4个,从发展规划、招才引智、技术帮扶等方面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聚焦支持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在清华大学举行“相约锦绣太原共创美好未来”宣介会,同步开展引才双选会、“名都自古并州”展、太原非遗展、特优农产品展、北京科技大学双选会等系列活动。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宣介活动,8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盘活培育本土人才。持续推行“师带徒”“老带新”育才模式,发挥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传帮带”作用,为本土人才成长“架桥引路”,累计建成名医名师名家工作室434个,培育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2600余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1513”群雁行动,加快培养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人才队伍。谋划“并州英才”市级人才计划,印发《并州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做好首批“并州英才”申报准备工作。

  释放引才留才比较优势

  坚持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

  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平台。积极推进太原市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方测试等工作,增加人才公寓申请功能模块,推动图书馆、公交等更多服务事项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累计为600余名省市党委联系专家提供1.1万余次服务。

  构建“人才驿站+人才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人才团购住房+配售型人才保障住房”全链条住房保障体系。市级建成716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首批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专家提供住宿服务,市县两级打造人才公寓近3000套,保障人才从“过渡”到“安家”、从“租房”到“购房”、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到“一套房”的无缝衔接。

  落实“安心+舒心+暖心”精准服务。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国情研修,进一步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编制《太原市人才服务指南》,组建110名服务专员队伍,协调11个部门高效办理人才服务事项,为全省D类以上人才提供11项便捷服务。自太原市放宽人才户口迁入政策以来,共有人才及家属15万余人落户太原。在《太原日报》开设“凝聚人才力量奏响发展强音”专栏,宣传报道专家典型事迹,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