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即将开启新生报到模式,有的孩子要去外地求学,家长一时不适应。对此,心理专家给出建议:家长要学会放手,并自我调整心态。(《太原晚报》8月18日)
分离焦虑不仅幼儿有,不少大学新生的家长也有。焦虑的前提是陪伴与依赖,越是平时高度介入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家长,此时越是难以放手。换个角度想,孩子已经长大,且必须要学着独自面对一切,此时不正是最好的窗口期吗?
陌生的城市、老师、同学和生活方式,担心是难免的。对于过度担心与焦虑的家长,寻常的道理很难开解,因为“舍不得”“空落落”是现实,与此前大包大揽、过度呵护形成极大反差,孩子离开后,家长的生活重心瞬间缺失,于是难以适应。相反,从前对孩子学习生活干预较少,或者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已经住校的父母,则要好很多,因为对孩子不在家的生活已经有所适应,且与孩子建立适度信任,更相信孩子能独当一面。
一方面要学会放手,积极转移生活重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继续过度关心和干预可能带来的危害——在高考这个最大的压力过后,难道还不能放手让孩子自由翱翔?挫折未尝不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就像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才能让彼此共同开启新的篇章。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