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我市迎来一波骑行热。在社交平台上,太原的骑行环境被骑友们频频点赞,“骑行友好”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太原晚报》8月11日)
太原“骑行友好”频频出圈,要得益于车子能坐“扶梯”,沿途设有驿站,路况平坦宽敞,这些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帮助城市找到了一条塑造与扩散城市魅力的有效路径,正像“骑行友好”这种可感知、可参与、可分享的“微体验”,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有效将城市特质转化为群众口碑的自然传播。
“微体验”是讲好城市故事的天然素材,它们藏在骑行者的每一段行程里。太原精心打造的“自行车扶梯”、沿途驿站、应急呼叫点等充满人情味的细节,在网络上转化为骑行者“轻松上桥”“驿站小憩”“安全无忧”的具体生活片段和情感记忆,这让城市魅力不再抽象,而是内化于市民与游客的每一次便利、每一份舒适、每一次感动之中,这些亲身经历构成了最具真实性、最有说服力的传播素材。
“微体验”更容易让人与城市共融共情。便捷的共享单车、安全的专用车道、贴心的服务点,让骑行从少数爱好者的运动,变成了市民通勤、游客观光、社交休闲的日常选择。当越来越多人亲身融入这种城市氛围,他们便不再是城市魅力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其体验者、享受者,并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分享者。他们在小红书上的“炫耀”、在旅途中的赞叹,都是基于真实参与的、充满细节的“用户生成内容”,其传播力与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
“骑行友好”为展示传播太原良好形象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创造并优化能承载城市特质的“微体验场”。特别要注重体验的价值,在细节处注入人性化关怀,将“便利”“舒适”“安全”“人情味”等抽象感受具象化、可感知化,让体验本身成为动人的故事。通过持续优化的“微体验”,传递城市的人文温度与治理理念,与市民、游客建立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形成情感共鸣。
城市魅力的最佳传播者,是那些在城市细节中被尊重、被关怀、并获得美好体验的普通人。当城市愿意俯身为市民的日常需求多花一分心思,就能在千万人心中种下一分眷恋。用心用情雕琢这些“微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便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