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火神爷”屡建奇功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记者 刘晓亮 2025年08月12日 06:59

清太徐手枪队队员。(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清太徐有个手枪队,手枪队有个“火神爷”,神出鬼没在敌后搞突袭,舍生忘死阵前打鬼子。他就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孙占英。

  到敌后去组织武装力量

  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周边的清源、太原、徐沟等县同时失陷。当时,华北地区正面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其中120师创建了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包括今天的小店、晋源、清徐等地)地处根据地的最南端,紧靠省城日军交通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有效领导三县抗战,党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多个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春,120师除奸部驻在兴县张家圪垛村。一天,侦察队队长找到孙占英谈话,告知他上级要求抽调一批精干同志成立一个武装工作团,到晋阳平川开展敌后武装工作。孙占英当时还不知道晋阳平川是什么地方。队长解释说,就在太原城南面,是咱山西最好的地方,也是日本侵略者的必争之地,那里的斗争也更残酷。

  蛰伏待机隐蔽就是胜利

  就这样,武工团很快组成了,共48人,分为5组。由于武工团的每一个成员都配备了一把手枪,人们又称之为“手枪队”。麦收前后,武工团开赴太原县、清源县,进入了敌占区。为便于活动,上级把手枪队的同志分为5人一组安排到隐蔽点上。孙占英被安排到一个作坊,白天做粉条、干杂活、卖粉条,晚上出去搞运输、割电线或与其他同志一起行动。

  1941年秋末,日寇第三次“强化治安”,日伪军和敌特人员到处横冲直撞,我党的人员和部队在平川已无法生存,只得撤回交城山,在平川留下了一部分同志隐蔽工作。但好景不长,由于叛徒告密,几名同志先后被捕,孙占英的处境也很危险。一个晚上,上级突然找到孙占英,告诉他组织上决定让他想方设法隐蔽下来,保存力量。 “隐蔽下去就是胜利,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并帮孙占英搞到了“身份证”,便于其出入太原、太谷、榆次等敌占区打听消息、观察哨位等。孙占英悄悄潜伏下来,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他是个卖粉条的河北后生。

  虎穴掏崽狠狠打击敌人

  1942年正月,组织上让孙占英回去一趟。当得知在“小娄峰事件”中,许多相熟相知、患难与共的战友牺牲后,孙占英的泪水夺眶而出……出于战略考虑,上级重新梳理队伍,将孙占英等5人继续留在清太徐地区坚持敌后工作。

  按照上级的部署,孙占英等5人于三四月间返回清太徐。不久,清徐县县长王冰、科长张广年、警卫员杨玉和在清徐县六段地村边被日伪军包围,张广年当场牺牲,王冰、杨玉和被捕,不久也遭杀害。这让孙占英等同志们痛恨不已,决心报仇。

  一天,传来消息,敌人又出发在边山“扫荡”。孙占英立刻打探,当得知有3个敌人住在了六段地村,立即决定“干掉他们”。晚上,孙占英和通讯员小赵找到地下党员李三货,摸清了敌人的情况。李三货带领二人悄悄进村。趁夜深人静时,由小赵在外掩护,孙占英一人摸到敌人的住房,撞门而入,怀着满腔怒火连发6枪,3个敌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报销了”。他还顺手缴获了日伪谍报主任赵明的新手枪一把,心中有说不出的痛快。这一“虎穴掏崽”行动惊动了日军,《晋绥日报》也作了报道,清太徐县委对孙占英等进行了表彰。

  此后,孙占英调到清一区任民政助理。有一天,孙占英和科长张勇到仁义村,要召集清源城内的街长开会。刚走到村公所对面,就见有5个日伪便衣站在村公所门外。冤家路窄,要避开也来不及了,而且那5人还嚣张地喊叫着让孙占英等过去。趁敌不备,孙占英拔出手枪就是几个连发,连打带吓,敌人以为被包围了,扔下自行车抱头鼠窜。这样一连干了几次,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3年冬,孙占英再度调到太原县第四区(今晋祠一带)任区长助理员,后又调到第五区(今金胜一带)任副区长,不断打击敌人。那时,西山冶峪村有个“陶瓷研究所”,实际上是一个日伪据点。了解情况后,孙占英等人决心端掉它。1945年2月的一天晚上,孙占英和自卫队队长任恭昌率领20多人,乔装成日本宪兵队发起突袭,一举摧毁了这个据点。南堰镇也设有一个日伪据点,4月的一天,孙占英打听到伪军全部外出,只有几个守门的,便迅速行动,带领7名基干队员,趁黄昏飞速插入据点附近,先摸掉岗哨,然后进入据点埋伏起来,待伪军返回时,逐一缴械活捉。这次奇袭设伏,孙占英小队俘虏伪军30余人,缴获步枪30多支、机枪2挺等。

  孙占英等向伪军讲述党的政策以及日军必败的形势,告诉他们愿意抗日的留下,想回家的发两块银元作为路费。被俘者深受感动,有不少转而成为党的抗日基干队员。就这样,孙占英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胜利。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