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日军在太原的暴行令人发指,其中“太原工程队”的罪恶更是铁证如山,它承载着无数中国军民的血泪与苦难。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不久前,在坝陵桥街道文化站站长郝坤、新开巷社区文保员韩弢的引领下,记者怀着沉重而肃穆的心情,走进了位于杏花岭区原山西机器厂院内的“太原工程队”旧址,探寻那段尘封已久的血泪记忆。
当日,骄阳似火,烈日灼眼,气温颇高,但踏入旧址监狱的瞬间,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漆黑的墙壁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苦难。郝坤站长介绍,“太原工程队”始建于1938年,自日军占领太原后,这里便沦为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战俘集中营之一,成为关押战俘和无辜群众的人间地狱。据记载,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大量中国军民在此惨遭杀害,日军的残害手段极端残忍,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在这里,日军将战俘当作随意屠戮的对象。对战俘进行活体解剖、反复抽血致其失血过多而亡;将患病战俘拉到郊外活埋;把身体虚弱的战俘当场刺死;唆使狼狗撕咬企图逃跑的战俘。其中最为残忍的是,把战俘当作新兵“练胆”的活靶子。1942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用俘虏给新兵练刺杀。同年7月,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陆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旅团长津田守弥,也命令所属部队用活人对新兵进行试胆。据记载,仅1942年7月至8月,就有340名战俘在小东门外赛马场被残忍杀害,其中包括50名抗日大学的女学员。
除了虐待和屠杀,“太原工程队”还是日军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劳工转运站”。战俘们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市区修马路、筑桥梁、搬运装卸货物,或是被送往阳泉、灵石、轩岗甚至河北、东北等地的煤矿,夜以继日地劳作,许多人被饿死、累死、冻死。这些暴行令人发指,每一个细节都显现着日军的兽性与残暴。
尽管身处如此绝境,中国军民也从未放弃反抗。一方面我党有组织有计划地和侵略者开展不懈战斗,另一方面地下党的情报机构和相关组织不断观察和搜集日军动向情报,通过情报战尽力周旋。他们在黑暗中坚如磐石,坚守希望,为抗战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郝站长说,现仅存的长廊式建筑,见证了日军的残暴行径和无数同胞的悲惨遭遇。每一块砖瓦、每一道裂缝,都铭刻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诉说着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与屈辱。
如今,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80年,“太原工程队”旧址作为那段惨痛历史的见证,已被列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修缮保护。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屈辱与抗争的历史,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回顾“太原工程队”的历史,更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