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晋源区五府营村集市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赶集招聘会”在此举行。(《太原晚报》7月31日)
送岗入村,就业惠民。不必再为“找活计”背井离乡,不必因信息闭塞错失机会,在家门口就能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妇女、返乡劳动力等群体来说,这些贴合乡村实际的岗位,如农产品加工、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服务等,适合农村就业群体。
劳动力就近就业,避免了乡村“空心化”的加剧,有助于带动本地产业发展。村民既是劳动者,也是消费主体,就业增收带动本地消费,也促进了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送岗入村”走深走实,要摸清各村的劳动力结构、技能特长,根据乡村产业规划“定制”岗位,避免“岗不对人”。要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教育、文化、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价值链条,为就业群体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岗位。要聚焦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电商运营等核心技能,构建多层次、精准化培训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合格人才。
将岗位送到心坎上,将服务落到需求上,才能让就业的种子在乡村生根结果。
(责编:王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