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遇上家长里短的纠纷、拿不准的难题,只要在微信群里@一声,专业律师和妇联干部很快上门,唠唠家常话就化解了矛盾。这正是铁匠巷社区妇联打造“法治邻里圈”的巧办法——把生硬的法律条文揉进暖心的闲聊里,融进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中。
相比于以往集中讲座、知识问答、发放宣传册等形式,铁匠巷社区打造的“法治邻里圈”,以“拉家常普法”的独特方式,让法律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居民心田,为普法工作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其经验与做法值得借鉴。
社区充分利用微信群这一便捷的交流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难题时,只需在群里@专业律师和妇联干部,就能迅速获得帮助。这种及时、高效的互动方式,拉近了法律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增强了居民主动寻求法律帮助的意识。
梧桐树下的“茶话会”更是别具一格。律师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枯燥讲解,而是选取社区内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进行剖析。从离婚房产分割,到买菜遭遇缺斤短两后的维权经历,这些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也更容易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法律条文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成为了解决生活难题的有力武器。
“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法律知识在社区内口口相传,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拉家常普法”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用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真正做到了普法为民、普法利民。 创新普法形式,切实提高了居民的法律素养,有效增强了居民的法治意识,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为构建法治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