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份调解协议的签署,太原中院少年法庭成功化解了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系列案。(《太原晚报》7月1日)
教培机构“退费难”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治理难题,值得深思。教培机构主体责任缺失,教培行业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经营存在风险,但经营者不应以困难为由损害消费者权益。法院查明,某机构股东未实缴出资,诉讼后0元转让股权逃避责任,且拒接电话、拒不出庭、拒绝调解,既未履行法定义务,也无担责态度,尽显拖延之态。此类情况并非个例,消费者权益受损时,法律是维权的有效途径。
太原中院少年法庭介入扭转“谁违约谁受益”局面,传递担责信号,促成双方和解。此举既解决个案,也为教培纠纷处理立司法标杆。监管部门应加强教培资金监管,建立预收费管控机制,推行存管制度防挪用;司法机关要发挥职能,强化执行,保障家长权益。
同时,家长们在选择教培机构时,也应增强风险意识,谨慎签订合同,避免陷入退费困境。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教培机构“退费难”现象,守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