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夏季养生先祛湿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贾晓玲 2025年06月19日 08:37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位于足外踝上8寸,也就是大约在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续中点处。(资料图)

  夏季高温多雨,再加上冷饮、空调的频繁使用,湿气极易入侵人体。中医有云“瘦人多火,肥人多湿”,肥胖人群大多受痰湿困扰。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又该如何有效祛湿呢?

  这些表现别忽视

  湿气重的人多为“痰湿体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舌象异常:舌体胖大,边缘出现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且表面滑润。

  2.身体困重:经常感觉头昏脑涨,四肢乏力,就像被湿毛巾裹住一样沉重。

  3.消化不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不成型,容易粘在马桶上难以冲净。

  4.皮肤问题:皮肤油腻,容易长湿疹、痘痘,头发易出油。

  5.分泌物增多:女性白带量明显增多,男性则可能出现阴囊潮湿的情况。

  若符合3条以上,就要警惕体内湿气过重,需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五类食物要少吃

  1.高糖甜食:中医认为“甘助湿”,蛋糕、奶茶等甜食滋腻,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滞留。尤其是添加人工糖的食物,容易生痰湿,引发肥胖、痤疮等问题。建议用南瓜、红枣等天然甜味食物替代精制糖。

  2.油腻肥甘:烧烤、炸鸡等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会阻碍脾胃运化,使水湿在体内停滞,加重口臭、腹胀等症状。建议选择清蒸、炖煮的烹饪方式,搭配白萝卜、山楂帮助消化。

  3.生冷寒凉:刺身、冰饮等生冷食物会损伤脾阳,导致寒湿内生。夏季贪凉吃这些,容易引发腹泻。建议多喝温开水,水果可加热后食用,比如蒸苹果。

  4.酒类饮品:中医称“酒为湿热之品”,适量饮酒能活血通络,但过量饮用会助长体内湿热。酒精代谢会消耗大量脾胃阳气,长期酗酒易导致脾虚湿困,出现口干口苦、腹胀、舌苔黄腻等症状。若需饮酒,可少量饮用加热后的黄酒,或选择蒲公英茶、菊花决明子茶等清肝利湿的茶饮。

  5.高盐腌制食品:咸菜、腊肉等高盐腌制食品会加重水液代谢负担,导致水肿,且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建议采用生姜、香菜等天然香料调味,既能提鲜,又能减少盐分摄入和亚硝酸盐风险。

  内外兼修告别湿气

  1.饮食调理:多吃薏米、赤小豆、茯苓、山药、冬瓜等健脾利湿的食材,可煮粥或煲汤。“四神汤”(茯苓、莲子、山药、芡实)就是不错的选择。

  2.适度运动:运动能升发阳气,促进排汗祛湿。推荐八段锦、快走、瑜伽等缓和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反伤阳气。

  3.穴位按摩: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是化痰祛湿的重要穴位,每天按压3分钟;足三里(膝盖下3寸)可健脾和胃,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4.中药茶饮:荷叶5克、山楂3片、陈皮3克,沸水冲泡成荷叶山楂茶,适合腹胀、血脂高的人;玉米须20克煮水制成玉米须茶,利尿消肿,适合下肢浮肿人群。

  5.减少酒精摄入:饮酒容易助火生湿,建议用花果茶、米粥等温和饮品替代,既护肝又健脾。

  6.保持环境干爽:夏季多雨,居室要保持通风,被褥定期晾晒。潮湿天气可使用除湿机,防止外湿入侵。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院)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