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太原新闻

关爱残疾人 社区出实招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李涛 2025年05月16日 06:59

  与残疾人家庭结对,进行心理疏导,送医上门;定期入户,提供免费理发、缝补;开展公益培训,传授一技之长;在太原,扶残助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部分社区也推出了常态化的暖心服务。全国助残日将至,记者实地走访,感受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便利。

  结对帮扶

  “胡姐,这次剪短一点?”5月14日上午,玉园南社区网格员张补兰携带工具,来到玉园路23号院的胡丽霞家中,帮忙理发。

  46岁的胡丽霞,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网格员与她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上门协助整理家务,用轮椅推着她下楼散步,解决生活难题。另外,网格员自备理发工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为她修剪头发。细致入微的关怀,令胡丽霞深受感动。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建立了“网格员+残疾人”一帮一结对机制,帮扶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帮办代买等多个方面,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心理疏导

  71岁的胡大爷,腿部有残疾。去年,他搬到彭村路16号院,因其行动不便,很少出门,也不愿与人多交流。如今,在心理咨询师的反复开导下,老人敞开心扉,结交了不少新朋友,院里总能见到他和邻居们热络地聊天。

  和泽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层,设有面积为40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配有沙盘、心理格板、绘画疗愈工具等。太原科大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慧林,每周来此驻点服务。

  张慧林通过倾心交流,为小区的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点亮“心灯”。

  送医上门

  东昇佳园小区的翟大娘,曾因脑溢血做过开颅手术,现为肢体一级残疾,一直卧床。东社社区网格员孟雅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大夫组成服务小组,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

  高大夫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动态调整康复方案。孟雅洁协助指导家属为老人做日常康复训练。几个月下来,家属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能。“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我们提供专业的康复建议和用药指导,心里踏实多了。”翟大娘的家人说。

  该社区为辖区残疾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用药咨询和康复指导,确保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持续的健康关怀。

  传授技能

  “你看,钩针先要从这里穿过去,然后用线绕一圈。像这样,就可以钩出来了……”专业机构的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着手工钩织技巧。学员中,有全职妈妈,也有残疾人士。

  “朝阳手工坊”是朝阳街社区推出的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项目,目前已开展12期。社区邀请辖区的手艺人,为大家讲解剪纸、钩织、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等。残疾人武女士说:“一直在家,闲着没事干,社区组织开展残疾人制作手工花培训,我马上来报名学习,能学到一技之长。”

  同时,社区联合周边医院、养老机构,在视频剪辑、园林维护、环卫保洁等岗位上优先安置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自立,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通行无忧

  “不用别人帮忙,出门顺畅多了。”金阳南路16号院,居民陈大娘坐着轮椅下楼,一番体验后点赞。最近,御德苑社区联合物业,对小区的出行环境进行了针对性改造,为残疾人扫清了障碍。

  小区建成十余年,有些无障碍设施出现了损坏,还有一些本身设计不合理。原先,单元门前是大理石地面,虽然漂亮,但很光滑,不适合轮椅通行。台阶也有破损,腿脚不好的人容易被绊倒。还有的区域,没有坡道,轮椅根本过不去。网格员张睿玲在巡查中,多次见到残疾人被“卡”在门口的情景。

  社区、物业经过摸排,对小区无障碍设施重新设计、施工。目前改造已基本完成,所有单元门前的台阶修葺一新,重铺了防滑坡道,还设置了醒目标识。每一处改变,不仅方便了残疾人,也让推婴儿车的居民、运送重物的快递员受益。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正激荡起越来越多的共鸣与回响。

(责编: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