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太原市应急管理局、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联合主办的防震减灾大型主题公益宣传活动在西海子公园举行,市气象局、市园林局、市科协等16家单位参加。宣传活动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的主题化作一个个互动体验项目,让市民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防灾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1 防灾教育“活”起来
在市青少年宫的VR地震体验装置前,人们排起了长队,都想要体验地震发生时的感觉。“房子晃得站不住,电视机直接砸在地上!”刚摘下眼镜的李女士心有余悸。这套系统模拟了多级别地震场景,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给出“逃生动线优化建议”。李女士表示,通过此次感受,让她对地震灾害有了更直观的感知,学习的逃生路线规划建议,则让她在遇到地震发生时会有更合理的应对方式。
市青少年宫现场负责人王冰瑶介绍,市青少年宫地震科普体验馆,持续向广大青少年宣传防震知识,以防震减灾为核心主题,以地震常识和避震内容为主线,通过图片文字、实物互动体验、VR模拟操控等形式,有效提升人们面对地震灾难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对市民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2 救命技能“用”得上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宣传台前,70岁的张大爷在志愿者指导下第三次练习心肺复苏。“按压要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还要进行人工呼吸。”通过练习,张大爷逐步掌握了技术要领,满意地站起身,说:“以后再遇到相关紧急情况,我就可以施救了。”现场的志愿者表示,他们非常愿意向大家传授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再遇到突发状况时,就可以学以致用,挽救更多无价的生命。
在市应急管理局的展台前,一本关于地震来临时如何应对的小册子,成为人们争相索取的“宝典”。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该如何应对,在室外该如何应对;地震发生时在高层建筑该如何避险,在低层建筑该如何逃生;地震后遇困,该如何沉着应对,如何与外界取得联系……一位先生拿着小册子,边翻阅边说:“希望遇不到,不能不知道,这可是救命的技能。”
3 应急物资“备”齐全
在市供销社防震救灾物资展示中心的展台上,一个个橙色的应急包,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个包里,有小型灭火器具,有应急药品工具,还有手电筒等。志愿者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应急包的相关功能,拥有一个应急包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小超市”,手中有它,啥都不怕。应急包里的物品,可以自己备齐,也可以选购单个应急包。需要注意的是,家用应急包要体积小、重量轻,还要放在家中显眼且方便拿取的地方,一旦发生危险,可以随手拿到。
不少市民在听完介绍后都表示,随后会在家里备一个这种急救包,以备不时之需。此外,燃气报警器、家用灭火毯、自救呼吸面罩、高层逃生绳等自救设备,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现场宣传,人们对身边隐患点的查找意识更加强化,对自救互救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