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管理不当可引发脑中风等严重后果。因此,很多老年人患上高血压恐惧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张晶璟表示,高血压恐惧症属于疾病恐惧症范畴,核心的表现是患者担心自身血压升高,威胁健康和生命。高血压恐惧症源于对自身血压状况缺乏了解,且对高血压的不良后果进行灾难化推想,放大高血压可能引发的危险。
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血压波动异常敏感,只要血压超过正常值,就会引发紧张、恐慌。在这种恐惧想法的驱使下,一旦身体稍有异样,或血压相关指标异常,便频繁测量血压或反复调整降压药物。
殊不知,紧张会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压不断增高。患者会进一步断定自己的恐慌就要变成现实,并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慌、气短等。
焦虑恐惧症患者一般有较强的健康意识,除了血压,对身体各器官活动感受较常人敏感,往往把身体状态正常的变化认为是危险信号,加之不能正确认识血压增高的本质问题,所以产生对高血压的恐惧。对于高血压恐惧症患者来说,相对于关注血压,更应关注的是自己的心态,避免陷入越怕越高的怪圈。在平时,应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按医嘱规律服药;保持愉悦稳定的情绪、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定期体检。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