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家门口解决居民烦恼事,“红色物业”提升小区管理效能,“智慧社区”帮社区干部“空出双手”服务居民,“四方融合”整合多方资源。2024年12月30日记者采访得知,为创新基层治理,万柏林区兴华街道奏响“四重奏”,社会效果斐然,居民反响热烈。
“小板凳”化解纠纷
“楼下漏水了,流到院子里结成冰,老人出门不方便……”2024年12月23日,兴华小区居民扎堆闲聊,却被网格员留了心。很快,网格员与物业沟通,铲除冰面,解决了老年人的出行难题。
兴华街道把“小板凳”建在离居民最近的地方,在与居民拉家常的过程中,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同时,街道发动社区“能人”加入“小板凳”,把群众的智慧运用到解决群众难题上。
充分发挥“小板凳”组织迅速、形式简单、贴近群众的优势,兴华街道实现畅通渠道、汇集力量、分级处置。去年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30件,获得“山西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荣誉。
“红色物业”强化服务
滨河花苑小区退休老党员担任康泰居物业党建指导员,帮助推选红色楼管员,搭建红色议事厅。“红色物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居民停车问题、更换老化设备,受到居民一致赞扬,提升了物业管理效能。
兴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物业服务,选派社区党员指导物业组建党支部8个,联建成立党支部5个,选派党员成立党支部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7名,实现物业党建全覆盖。同时,还成立红色业委会4个、物管会53个,实现辖区红色物业全覆盖。此外,通过“五个一批”做好无物业小区“兜底”服务,破解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
“智慧社区”减负赋能
“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我们的双手被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更多时间投入实际工作!”去年12月24日,兴华街道的社区干部表示。
兴华街道积极打造“智慧社区”数字工程,主动引入天翼智慧平台,突出“线上技术赋能+线下精细服务”,在重点人群管理、安全事件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还在全辖区推广“智慧柏林”应用工具,“智慧柏林”互通“平安太原”应用平台,通过整合社区数据,实现社区数据“一本台账”、智慧报表“一键生成”、居民证明“一键提供”。
智慧赋能,实现“报表瘦身”,社区原本需要填86个报表,减少到20个报表,社区干部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居民。
“四方融合”多元共治
几天前,家住兴华小区的王大姐接到一通“理财顾问”的电话,对方说“投资有高回报”。王大姐便蠢蠢欲动,想将积蓄拿来“投资”。网格员入户时,无意间碰到王大姐急匆匆下楼,得知她要去银行,网格员留了心,攀谈后才得知王大姐的“发财梦”。劝说无效后,网格员当即请来民警。经过民警案例讲解,王大姐才恍然大悟。
兴华街道推行“警格+网格+物业+社会力量”以及综合执法、驻地单位等深度融合的“四方融合+N”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1+3+6”机制(每年签订一次共驻共建协议书,形成3项共建项目清单,实现“六联”共建)。围绕反诈宣传、矛盾化解等问题,定期召开“四方融合”联席会议沟通协调,解决基层党建和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共同助力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