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新闻纵横

“菜单式”调解就地止纷争

学府街道中环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周利芳 2024年12月03日 10:55

  家住学府街道中环社区旭然园小区的任大爷,被楼上邻居的噪音所困扰,无法正常休息。无奈之下,任大爷向片警求助。很快,在片警、社区网格员、律师等人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共同努力下,任大爷和邻居冰释前嫌,两家人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今年以来,学府街道中环社区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起一支专业调解团队。通过自主选择调解员、主动上门调解等方式,创新推出“菜单式”矛盾调解服务机制,至今已累计成功调解社区矛盾纠纷800多起,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会诊”解决疑难

  “您好,我家楼上每天发出噪音,严重影响家人正常休息,你们帮帮忙吧。”社区旭然园小区家住二楼的任大爷因不堪忍受楼上住户的噪音,向片区民警、社区调解员张生明发出求助信息。张生明很快联系社区网格员,通过走访该单元住户,听取居民意见,了解到任大爷的儿子因车祸导致重残。每天,任大爷需要借助辅助器械帮儿子完成吃饭、洗漱,使用过程中会发出比较大的噪音。张女士认为任大爷家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便专门制造高分贝响动,用噪音对抗噪音。

  为彻底解决双方的矛盾,由民警、网格员、律师等人组成的调处小组,经过“会诊”,迅速找到问题症结——双方缺乏沟通和理解。随后,在调解现场,调处小组的成员们为矛盾纠纷双方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向张女士讲述了任大爷家噪音的真相。最终,张女士对自己的行为向任大爷道歉,双方握手言和。“调解得很满意,我心里的疙瘩全都解开了。”张女士感谢道。

  居民“点单”说事

  “小梁在哪儿?我这事就得找她调解!”11月14日,家住中环社区科技厅小区的李师傅一进社区,就直接找小梁。调解团队的成员、社区网格员梁丽霞闻讯后,赶紧来到社区服务前台。见到老熟人,李师傅便开始往外倒苦水。原来,前一阵子小区改造时,他家的太阳能被施工方拆除,严重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李师傅和施工方多次沟通,一直未果。“太闹心了!还得麻烦小梁出面帮帮我。”李师傅点名找自己熟悉的“说事能人”梁丽霞解决此事。

  梁丽霞“接单”后,立即约上李师傅和施工方代表一起来到社区调解室,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太阳能有损坏是该赔,但对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施工方最终同意赔付1000元,双方现场签署调解协议。“还得是小梁,再头疼难办的事,有她出面准能成。”李师傅连连夸赞道。

  “调解员不好当,说好了,双方都高兴;说不好,两家就都惹下了,还会导致矛盾升级。”梁丽霞感慨说,根据多年调解经验,处理基层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与否,直接决定着调解成败。

  就地化解矛盾

  每天,在社区的院落楼宇间,总能看到社区网格员郝俊红与同事忙碌的身影,他们怀揣工作热情和激情,遇到问题,主动寻找破解之法,及时疏导化解矛盾,把一个个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小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大多数是些琐事,但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小事也很可能酿成大隐患。”具有两年多调解经验的网格员郝俊红,颇有感触地说。

  前不久,郝俊红在管辖网格小区例行巡查时,听到几位居民正围在一起,情绪激动地讨论地下车库电动车充电桩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她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发现车库是密闭空间,如果电动车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引发周边车辆燃烧,消防救援会受到限制,并影响整个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紧急,她赶紧联系小区党支部书记邢静荣,一同征求居民意见,并将居民意见及时反馈给物业经理。

  经过一系列的沟通与争取后,小区物业最终将电动车充电桩改设在小区地面合适的位置,有效消除了小区安全隐患。这种主动上门、就地疏导的服务方式,不仅成功打通了信息壁垒,还精准对接矛盾纠纷的化解,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升级和扩大。居民们说:“调解员不偏不倚、很公正,问题处理得也及时,我们非常认可这种服务方式。”

  专业团队解忧

  每天,社区内总会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如何高效、公正地解决这些矛盾,成为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中环社区创新推出“菜单式”矛盾调解服务,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组建了一支“社区+片区民警+小区党支部书记+物业经理+律师+小区居民+网格员”的专业调解团队,这些调解员个个具备丰富的调解经验和独特的专业背景,全力确保“菜单式”矛盾调解服务有效实施。

  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调解员在沟通调解方案时,如遇损害赔偿、财产纠葛、合同问题等疑难杂症时,可从团队中选取专业人士,快速组成调处小组辅助解决,调处进程既权责明晰,又高效便捷。居民可通过电话预约或现场咨询等方式,自主选择熟悉或信得过的调解员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由于居民们对选择的调解员有着基本或完全的信任,相信调解员能从大家的实际需求出发,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这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专业调解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是调解员,还是法治宣传员,通过“接单”排忧、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把不少矛盾纠纷处置前置,化解在萌芽状态。自从今年推出“菜单式”调解服务后,截至目前,调解团队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调解周期明显缩短,群众对社区干部、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满意度更高了。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