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健康频道

健康科普丨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最佳步行速度

2024年11月15日 10:29

  步行,是一种十分便捷的锻炼方式,没有场地限制,无需特殊装备,安全性高,老少皆宜。

  在早些年风靡一时的朋友圈“步数排行榜”中,经常能看到有人晒自己的成绩,更有甚者以每天数万甚至十几万的步数占领封面。但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的“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步行也不是步数越多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更要讲究适量、讲究方法。

  2023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指出,更快步行速度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其中,与休闲散步(<3千米/小时)相比:

  ▶正常步行速度(3-5千米/小时)与糖尿病风险降低15%相关,

  ▶轻快步行(5-6.5千米/小时)与糖尿病风险降低24%相关,

  ▶非常快步行(>6.5千米/小时)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9%相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荟萃分析了10项研究,共纳入508121名成年参与者,分析了步行速度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平均8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8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步速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步行速度每增加1 km/h,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9%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最低步速是4 km/h,相当于男性每分钟87步,女性每分钟100步。

  糖尿病患者走路锻炼的几点注意事项

  ·在用完三餐约1小时后平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在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取,容易发生低血糖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运动前的血糖情况,可适当进食或在运动中携带糖块,以免发生低血糖。随身佩带糖尿病患者信息卡和急救卡,以便出现意外时他人能够给予救治。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外周神经病变,对伤痛不敏感,因此不要赤足行走。健走前、健走中和健走后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或运动饮料,否则易导致血糖过高。

  ·健走后,要仔细检查双足,尤其是趾间、足底、足跟处,有无受压、红肿、血疱、水疱甚至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运动量,过量健走易发生关节水肿等症状,造成运动受限,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本期专家:刘师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西白求恩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山西名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委会委员,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山西省健康协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副会长,山西省免疫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内分泌代谢病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曾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和康奈尔大学附属医院。擅长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相关疾病,骨质疏松,垂体、肾上腺疾病等的临床诊治。】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