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特别关注

“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65

三奴莜面馆:乡情乡味 醇厚绵长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史鹏程 文/摄 2024年10月14日 09:40

小炒肉炒土豆

炸糕
粗粮为主的大丰收

  不管是三五朋友的小酌,还是老少咸集的家宴,在太原的娄烦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选择,那得是三奴莜面馆。在市里银行工作了许多年的食客老李解惑说,“这里不光有娄烦特色菜,还保持地道娄烦味儿,我们更是一路从老家吃到了太原。”嗨,这说法,一边释疑,一边添谜,前两句听明白了,后一句又让听者坠入云里雾里。

  不如,实地探寻一番。兴华街南,和平北路,西宫一巷南,步入一个别致的小院,迎面便是娄烦三奴莜面馆的店头招牌。老太原一听这地方,一定“自然熟”,从北向南,路西是晋西工业、汾西工业、太重机械,三个在太原城市发展史上鼎鼎有名的老牌国企央企;路东是西流、彭村,两个在城市化进程中步履匆匆的“城中村”。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是兴华街商圈的“源头”和“引擎”。

  老巷与餐饮,在时光的河流中,势不可挡碰撞,日新月异迭变。从吕梁山下,沿汾河河谷,穿西山而出,娄烦味道,就这么自然而然,落在河西,融入太原。

  食从山中来

  “我们的主要食材都是从娄烦运过来的,在市场上就买点菜,”王亮仙,三奴莜面馆西宫店的“主理人”,带着浓浓的娄烦乡音讲,“娄烦的肉,跟太原割的肉,做出来的味儿不一样。”

  汾河水库的鱼、虾,娄烦地里的土豆、麻麻花,娄烦姚罗村的豆腐,娄烦加工的糕面、豆面、磨擦擦、圪搓搓……就连店里最受欢迎的一道凉菜——黄豆尖儿,也是从娄烦运来的。“不是专门用来生豆芽的,是磨豆腐顺便泡出来,更好吃,”旁边的老顾客刚点了一盘,笑着说,“来得晚了,都吃不上。”

  订餐电话响起,王亮仙对着电话那头说,“嗯,是这家店,我是三奴家老婆,你们晚上几个人?定个大包间还是小包间?”提起老公,不太爱说话的老板娘,话多了起来,“我家老头勤快、实诚,对食材把关很严,该花两块钱的食材,绝对不用一块半的。”

  做餐饮,靠的是口碑,真材实料是“三奴家”的法宝。

  为了保证食材质量和新鲜,夫妻俩在娄烦的村里打了自己的地窖,“能放一万多斤土豆”,在市里另一家店旁建了一个冷库,“不大,面积十来平方米,够一两天的量”。平常,用什么食材,在老家选好,搭城际出租运到市里,“国庆期间,顾客多,每天送一次”。娄烦的供应商们,有个微信群,需要什么,发个信息就备好了,“我们用量大,结款快,都想跟我们合作,送的都是最好的食材。”

  精烹乡土味

  食材地道,干干净净,是必要条件。想要口味地道,有个环节缺不了,王亮仙体会很深,“还得是娄烦的大师傅,才能炒出好味道。”

  娄烦不盛产厨师,但三奴家厨师扎堆。三奴自己是厨师,店里炒菜师傅不是兄弟,就是姑舅亲戚,连“培养梯队”里的学徒都是老家亲戚介绍来的。老板娘也非同等闲,跟熟客才聊了两句,就一个劲儿抱歉,“今天伙房有个师傅请假,我得去帮厨。”亮堂的厨房正对店门,玻璃窗后,老板娘娴熟地揪一块糕面,揉搓一番,整好形状,搲一勺豆馅,包进去,收口,再一番揉搓,一个圆滚滚的油糕就出现在台面之上。

  上桌,尝尝味道。

  凉菜有滋味。自泡的酸菜,爽利;压制猪头肉,紧实;麻籽油拌土豆丝、豆腐,奇香。

  炒菜见功夫。红辣椒炒羊杂、炒肥肠,乡土气息伴着麻辣鲜香,扑面而来;油炸的水库小河虾,炖煮的水库大鲤鱼,肉炒的云顶山蘑菇,把地域标志变得活色生香;土豆面生熟两种做法又合炒的炒两样,有着豆腐、烧肉、海带、蘑菇的烩盘子,盛满软面土豆块的小炒肉炒土豆,让你充分体会食材的多变性和命名的随意性。

  主食才是“特色”的主场。油炸馒头子、黄米面折糕、红粥,很多山西人都可能没听过、吃不到,更不用说外地人。大、中、小丰收,分量、种类不同,手搓的莜面栲栳栳、莜面鱼鱼、圪吱吱、圪搓搓,菜馅的莜面饺子、透明的土豆面饺子,配以田间快送的蒸土豆、红薯、胡萝卜、鲜玉米,还真有点儿丰收的盛大和满足。喝了酒的,再来上一份豆面汤,酸菜、豆面抿尖加上油炸的麻麻花,嘴巴和肚子一齐舒坦。

  服务员过来招呼,“太原人的老规矩,要不要最后来一盘炸糕,步步高,老板娘亲手做的,味道跟其他店里的泡泡油糕不一样。”

  愿飨天下客

  不是一开店,就能顾客盈门,三奴莜面馆有来头。

  “干餐饮,说起来,有30多年了,”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王亮仙介绍说。他老家住在娄烦米峪镇乡范家村,起初在县城开一家小餐饮摊,卖麻叶、老豆腐、娄烦特色的酸饭。迁居太原的老乡跟着闲聊,“那个时候常带孩子在你家吃早饭,现在闺女、儿子参加工作都好几年了,从娄烦追着吃到了太原。”

  经营小摊期间,三奴自创的红辣椒炒肥肠等菜肴招揽了不少回头客。到2004年,菜品、经验积攒充分,便有了第一家莜面馆。在县城闯出了名堂,往外走,两口子来到太原,在西山下的小米国际社区试着办了一家面积155平方米的“大店”,“开起来后,一天比一天人多,就有了想法。”有了想法,向东走,换到长风西街北、千峰南路东的南上庄,正式推出三奴莜面馆店。长风街店的客流一样火爆,把店面留给妯娌、儿子管理,王亮仙再北进,西宫店亮相。开了没多久,在汾西工业上班的老邢成了回头客,“单位、家里的聚餐,都放在这里,吃得放心,环境也舒心。”

  真材实料,真纯功夫,加上真心诚意,便是乡土滋味,也大可慰藉天下食客。

(责编: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