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气温下降,鼻炎患者的老毛病容易复发,鼻塞、流涕、鼻痒,门诊就诊的鼻炎患者明显增多。9月18日,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婷提醒,秋季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如正气不足,风邪、寒邪等外邪易趁机袭扰鼻窍,导致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发作,此时养护脾胃,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一环。
在市二院中医科诊室外,几名患者不停地打喷嚏、擦鼻涕。“立秋以后,天气干燥,鼻炎患者的鼻腔很容易感到不适,就诊患者明显增多。”李婷说,过敏性鼻炎,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等。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主燥。燥邪当令,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肺阴不足。肺开窍于鼻,肺阴亏虚则鼻窍失于濡养,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使得过敏原更易侵袭鼻窍,引发过敏性鼻炎。
“秋季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若自身阳气不足,难以适应季节变化,就会导致正气虚损。正气不足,风邪、寒邪等外邪易趁机袭扰鼻窍,导致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发作。”李婷补充说,中医认为,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往往导致正气不足,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患上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因此,养护脾胃,使之功能强健,是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关键一环。
李婷提醒,日常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以防损伤脾胃;按时进餐,保证营养均衡,为脾胃提供充足的能量;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情志不舒,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适当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可选择散步、瑜伽、打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项目;规律作息;秋季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邪侵袭。
“其实,中医上还有一些通鼻窍的小妙招,鼻炎患者可以试一试。”李婷表示,如揉按风池穴,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能疏风解表,有助于预防风邪侵袭;热敷鼻部,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鼻部,每次15分钟至20分钟,有助于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艾灸双肺腧、双风门穴、大椎穴等;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炎症,缓解鼻塞;中药泡脚,红花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9克、艾叶20克、生姜6片,将这些中药熬制成汤剂,每天1剂,每晚泡脚一次,每次30分钟。“鼻炎严重者,建议及时就诊,医生会为其对症治疗。”李婷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