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古画,就是一帧文明;一次驻足,就是一次望穿。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山西特展开展,汉唐气象、宋韵无尽、元气淋漓、明丽煊耀、清流回荡……展区命名尽显汉字之美,但远不及水墨之韵,更难掩岁月之光。从一个展览看遍历代国宝丹青,神品接续,惊喜不断。而最为惊喜的是,在这一场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的壮阔行旅当中,山西如此之近,太原如此之亲。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首先是一项收录和出版工程,汇集了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从先秦汉唐到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绘画精品,规模宏大、历时久远,彰显中国气派,辨识度独一无二。本次展览遴选了其中的历代精品图像调色打样稿2000余幅,凝练展示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承接古今、连接世界,是一次对中国绘画艺术历史的深情回望。
工程繁重浩大,印证了盛世修典;画作默默无言,传递了文化自信。
在这一场艺术检阅中,山西阵容可圈可点。特展现场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收录的两宋至明清时期11位山西籍画家的85件书画精品,南宋画家马远祖籍河中,即今山西永济,擅画人物、山水、花鸟,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誉,他的《踏歌图》表现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怡然图景。元代的高克恭曾居住于山西大同,他笔下的《春云晓霭图》春山叠秀、云生幽谷、林木葱茏,一派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春日气象。三晋大地,人杰地灵,这些画作共同构成了山西绘画史的悠长叙事。
在这一场艺术检阅中,太原阵容同步精彩。特展现场不乏太原元素,北宋画家王诜是山西太原人,作品《渔村小雪图》是从“金碧”技法过渡到“水墨”技法的代表作。米芾、米友仁父子跨越北宋、南宋,祖籍太原,通览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全卷,仿佛身在潇湘。傅山是山西阳曲人,在作品《绝壁古刹图》中,雄山飞瀑笔墨苍茂,画风大胆而富有个性。一组“山水图”引人注目,正是傅山先生笔下的太原景色:崛山围红叶、文笔双峰、天门积雪、古郭夕照、瓮泉难老、土堂怪柏。本地观众专注欣赏,心有戚戚焉。
王维、米芾、傅山等太原画家,是开宗立派的画坛大家。王维诗画双绝,其山水画被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米芾是“宋四家”之一,也是“米家山水”的创始人,画作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水墨融合,墨色晕染,含蓄而空蒙。傅山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皆善学妙用,造诣精深,书画作品渗透着正直品格和孤高气节,极受后世推崇。
从编纂出版的角度来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极具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它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了大量的传世名画和珍稀孤本,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各个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透过这一文化工程,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尽收眼底,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一览无余。
在本次山西特展“光影丹青”沉浸式体验区,鸟在身边翱翔,人在画中游弋。佳作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了新的活力。画在动,山水在动,花开、鸟飞、鱼欢、虫跳……一场立体盛宴瞬时展开。时间不再,空间不再,光影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家国河山,陌生的是旧物新颜。赓续文明,解读密码,“大系”连缀历代,特展风华绝代。
震撼,因为具体的人,走进了具体的伟大;喜悦,因为此时此刻的锦绣太原,同频着墨浓墨淡的诗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