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⑥

蔡记串串香:人生一“串” 热辣奔涌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梁丹 张勇 孙耀星 摄影 张昊宇 2024年07月08日 07:32

  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往往蕴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街中巷里。一杯几十年如一日的饮品、一碗温暖人心的米粉、一间抚慰灵魂的老店、一个匠心情怀的“守味”人……他们不经意间就会让人心动,让人流连忘返。7月1日至5日,本报推出“老巷烟火繁华”系列报道,带人们了解了桃园二巷美食街上那一个个“热辣滚烫”小店背后的人和事,读着亲切,引发共鸣,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烟火蒸腾,人生百态,总是让人意犹未尽,太原街巷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美食宝藏和烟火故事有待我们去发掘,“老巷烟火繁华”仍将延续。

  即日起,本报广邀读者朋友提供太原街巷里的“味道”线索,记者将与读者一道探寻多彩真实的烟火风味,一同绘制活色生香的食谱画卷。线索热线:0351—8222668。

蔡记串串香老板与“串友”展示串串美食。

 蔡记串串香老板为食客现场熬汤煮串。

  江湖如有滋味,该是如何?酸甜苦辣咸中,当属热辣奔涌。八方来客围炉煮串,九州至味任君挑选,灶一燃,锅一暖,局气冲天,欢声响彻。提手捡签,爽辣中一涮,味碟中一蘸,酣畅淋漓间,五味统于一锅,英杰荟萃一宴,这便是局,便是江湖,便是串串香的真味。

  有人说串串是浓缩版火锅,既保留了火锅的好味道,又没有吃火锅时的繁琐,一菜一签,锅中熬煮,红烫四溢,香雾笼身,此时血管里都跳着兴奋。在太原市王村北街,就有一家走过十余个年头的品牌串串香——蔡记骨汤串串香。周边居民一提起街边美食,肯定少不了它。从辛勤开创,到崭露头角,多年来的每个夜晚,蔡喜平和他的串串店,从来不会辜负任何一个食客追求口腹的满足。

  “老板数下签签”

  “老板,先给煮上4串素丸子!”“好嘞,稍等!”7月5日下午5时30分,蔡喜平的串串店开门营业了,看见已经在等候的老食客,他赶紧打起了招呼:“来了呀!”这天,尚未入夜,阳光依旧煦暖,蔡喜平利落地系上围裙,撸起袖子,支台热锅。一把一把的木签菜品,浸泡于一汪煮沸的红色汤汁中咕嘟作响。一时间,满街都溢出了麻辣香气,刺激着路人的味蕾,氤氲着食客的热情。

  就这样,直至7月6日2时,王村北街的“蔡记骨汤串串香”仍有食客意犹未尽。串着午餐肉、火锅丸子、毛肚、土豆、魔芋丝节、豆干、海带、冬瓜等各类食材的签子在扑腾扑腾的汤锅中冒着诱人香气,啥时候出锅、啥时候加料,蔡喜平胸有成竹。

  “老板数下签签。”2时23分,月光下,渴望和满足交织在一起,畅快的笑声和满嘴的油光,是串串带来的抚慰,最后两位客人在满足中离去,蔡喜平才算彻底松懈了下来。3时,他终于回到家躺在了床上,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儿,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这日子让人感觉踏实!”

  底料独家秘制

  36岁的蔡喜平,朔州右玉人。他的“生意头脑”很早就显露出来。16岁离开老家,来太原打工,先在大饭店帮厨,又到西餐厅做主厨……来来回回就是钻在餐饮业里。2013年,大儿子出生,蔡喜平想到了创业。多年经验积累,他感觉串串会蹿红,相比火锅,投入低,签子上的菜品一口量,每样拿几串,食客不会嫌多。另外,一菜一签,也别有趣味。于是,投入1万多元,推着“操作台”卖串串香,成为他日后创立蔡记骨汤串串香的雏形。

  “起初是在南屯市场经营,只备了两口汤锅。”蔡喜平介绍,经营模式上,汤锅串串香虽更偏向于轻量化,但为了走出自己的路子,从创立伊始他便执着于自主研发和炒制底料。“煮串味道好必然离不开这口热辣辣的锅底,锅底才是精髓,它的味道直接决定串串的味道。”

  蔡喜平独家秘制底料,猪棒骨、猪扇骨、鸡架慢火熬制汤底,无任何添加剂,纯骨香味。辣料炒制,红汤牛油、花椒3种、20多种药材,配以浓香白酒,厚重而不腻口。一串一串裹上特制料碟,麻酱、蒜泥、小米椒、海椒、腐乳、葱花、芝麻、花生碎、麻油……纵使自制力再强,也禁不起这份味蕾诱惑。

食客们边品尝串串边观看了解老板制作串串的流程与手法。

  节奏约定俗成

  蔡记的串串香以麻辣味为主,长700厘米、宽400厘米的3口方形料底汤锅分为微辣、特辣、无辣,一把一把串串在翻滚的汤锅中四处张扬。伴着热气腾腾的料香缭绕,火候要掌握到刚刚好,鱼豆腐、甜不辣、鸡脚、面筋等80余种食材,经过锅底反复浸煮,吸足了汤汁,趁热一口咬下,口感鲜嫩,鲜香入味。

  在蔡记吃串串的食客,从来没有那么多需要讲究的繁文缛节,却自带一种约定俗成的节奏,落座、拿料、上锅、捡签……真正的老熟客,尤其偏爱他家的剁椒料和手工素丸子。自从2016年,在王村北街开设店面后,蔡喜平和妻子燕国蓉都会一大早去采购新鲜食材和原料。近百种食材经过挑拣、清洗工序,就是漫长的穿串环节。每天5个多小时,上千个串串,基本都是亲力亲为。

  “周边的居民愿意来这儿吃,除了味道,都知道我对食材的选用格外重视。”蔡喜平介绍,每天都是新鲜食材现穿串,像手工素丸子更是现炸,青萝卜、红萝卜、鸡蛋、粉面,炸制酥脆,放进汤锅,裹着浓郁的汤汁,一口咬下,汁水四溢,连自己两个孩子都爱吃,其他食客看到,自然吃得放心。“做串串香十多年,从来没有一位食客反映,吃了回家拉肚子。”蔡喜平坚定又有信心地说。

  “以食客为中心”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蔡喜平心里又有了触动,他发现“以食客为中心”并不是一句口号,还要用心记录:王阿姨喜欢粉硬,李大哥不要香菜,张姐忌口魔芋……他引导员工,尽量在服务上做到极致。“蔡记是有奋斗基因的。”在蔡喜平看来,从十多年前揣着1万多元开始创业走到现在,路上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是一条不进则退、充满崎岖的路。但他也总结说:“坚持、奋斗,是走向直路的必经之选。”

  如今,蔡喜平的专注和坚持也迎来了回报。周边居民认可,时常还有食客慕名前来,蔡记又新增了右玉现烤串,他和妻子在太原真正安了家,不仅买了房,还有了自己的车。实际上,蔡喜平想要的并不单单是只开好一家串串店,而是多开几家分店。“草根创业,赚辛苦钱,要脚踏实地,另外还要经得起考验,专注于长远的目标。”

  又是一夜凌晨已过,蔡记依旧没有沉寂,食材在锅中“沐浴”,香气随着热汤溢出,3米多长的操作台前又围坐满了人,烟火袅袅、人声喧哗中,人们就着啤酒或饮料,三五朋友胡吹神侃,好不自在。此时的蔡喜平干脆利落,又一心扎进了串串江湖……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