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郝庄镇东景街小游园建成,附近居民纷纷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着街头游园带来的美好。(“并州新闻”客户端5月11日)
小游园、小微绿地等“口袋公园”,是城市的微缩景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近年来,我市利用城市楼群之间的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打造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将闲置荒地变身为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后花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口袋公园”要长久发挥绿化、休闲功能,持久点亮城市微空间,需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公园绿地“三分建七分管”。垃圾处理、设施维修、绿化管护……这些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需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使更多发展城市、建设家园的受益者、共享者,成为服务城市、守护家园的参与者、贡献者,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管理水平。
比如,青岛市为实现“口袋公园”的多方位监管,面向社会公众聘请公园监督员即“市民园长”,来弥补公园养护人手不足的难题,他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扬州市住建局组建公园志愿者队伍,定期进行市民对公园管理情况的满意度调查,及时将收集的信息上交,经住建部门“会诊”意见,通过完善管护标准、培训管理人员等措施,不断提高城市公园的管理效能和服务品质。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为“口袋公园”管理建立了城市治理标准化工作体系,将城市管理、市政公用、市政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部门纳入标准化单元,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的管理模式,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容貌秩序、环境卫生到各类设施等,细化、量化管理标准,明确质量指标。
“口袋公园”兜起民生幸福。只有在建设上费心思、维护上下功夫,家门口的公园才能实现从增绿变常绿,才能便捷抵达最近的“诗与远方”、转角遇见最美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