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新闻纵横

档案中的太原解放

来源:太原日报 2024年04月24日 13:04

  编者按

  太原这座古老的城市,自75年前回到人民手中的那一刻,就迎来了新生的曙光。为了铭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太原日报社与太原市档案馆联合推出《档案中的太原解放》,其中多份档案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希望以此再现75年前太原解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手稿

  电报手稿复制件

  太原市档案馆珍藏了一组毛泽东同志关于太原战役的电报手稿复制件,其原件藏于中央档案馆。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国家档案局组织开展“全国城市解放丛书”项目,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太原市档案馆将这组电报手稿复制件收集进馆。这组电报手稿以档案的形式真实记录并还原了太原城市解放这段历史,字里行间体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太原战役的运筹帷幄以及对华北重镇太原城和太原人民的重视和关怀。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纵观全国战略形势,召开了“九月会议”,全面部署与国民党政府展开战略决战,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会议期间,确定了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攻克太原的作战任务。当时,徐向前为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陈漫远为参谋长。在此前,7月晋中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已陈兵太原城下。

  档案1:争取于十天内外夺取太原(1948年7月16日)

  1948年7月16日,中央军委致电徐向前、周士第,要求乘胜包围太原,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争取尽快夺取太原。

  电报主要强调了几点:一是提出可借鉴的攻城方法:“攻城方法望采用山东部队所使用者,此既迅速,伤亡又少,又节省炮弹炸药。即是在火力掩护下,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携小量炸药置于城根,炸成一洞;再用同样方法置炸药于已炸开之洞内,炸成一更大之洞;第三次,用大量炸药置于该洞。即可能成功。”二是劝降阎锡山。三是乘胜争取十天内外夺取太原。这封电报手稿让我们感受到,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既有战略的高度,又有战术的细节,作战指示务实明确。

  考虑到太原城碉堡林立,城池布防更为坚固的特殊情况,徐向前建议在太原作战之前,需要做一个适当的休整准备和兵员补充,并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作战方案,决定以“围困、瓦解、攻击”为战役指导方针逐步削弱敌人,然后一举攻下太原,拟定10月18日发起战斗,争取三个月内攻下太原。

  10月初,阎军为死保太原,主动南出城外抢粮屯粮,破坏解放军攻城准备,于是太原前线于1948年10月5日提前发动了太原战役,解放军占领了武宿机场,突破了太原城第一道防线。

  档案2:乘胜扩大战果相机攻占太原(1948年10月6日)

  太原战役初战告捷,前线部队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赞扬。1948年10月6日,中央军委即发电文:“5日21时及6日晨电均悉,歼敌两师甚慰。”“望你们乘胜扩张,逐一全歼外围之敌,占领一切机场。然后看形势,如我军伤亡甚大,城内敌人尚多,城防尚固,则应略为休息补充,然后攻城。如我军伤亡不大,城内敌人不多,城防不甚坚固,则应乘胜攻城……望你们相机处理。”

  在中央军委的鼓舞下,夺取东山四大要塞的激烈战斗开始了:激战牛驼寨,争夺小窑头,血战淖马,强攻山头,从10月17日夜开始至11月初,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异常激烈残酷,各主要阵地上平均每平方米都要落下数发炮弹,以致草木皆摧、焦土三尺,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也是少有的。东山四大要塞争夺战,阎军伤亡2万余人,解放军也付出了伤亡1.6万人的代价。

  档案3:推迟攻取太原(1948年11月16日)

  在太原战役正激烈胶着之时,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开始发动平津战役,中央为稳住傅作义争取北平和平解放,中央军委作出了“推迟攻取太原”的决定。

  电文这样记录:“估计到太原攻克过早,有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自动放弃平、津、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向南撤退,增加尔后歼灭的困难,请你们考虑下列方针是否可行:(一)再打一二个星期,将外围要点攻占若干并确实控制机场,即停止攻击,进行政治攻势。部队固守已得阵地,就地休整。待明年一月上旬东北我军入关攻击平、津时,你们再攻太原……”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从1948年11月下旬起实施了对太原守敌的军事围困。

  1948年2月,中央军委统一全军部队番号,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2兵团、第3兵团,分别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调第19兵团、第20兵团及4野炮兵第1师入晋,与第18兵团会攻太原。1949年3月底,各支援部队在太原胜利会师。

  档案4:解决太原问题的部署(1949年1月24日)

  1949年1月24日的这封电报手稿记录了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在北平和平解放后,对太原问题的部署意见,指示太原前线做好两手战略准备:一方面调兵支援,“杨罗耿、杨李待林罗派出接替所任防务之部队到达后,即开至石家庄附近休整半个月,即向太原开进……待华北二、三兵团到达后,实行攻城。”一方面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决后,太原亦有和平解决之可能……控制太原一切机场,迫使阎匪谈判,和平接收太原。”关于和平解放太原,中央一直作着各方面的努力:争取黄樵松起义,派阎锡山的老师说降,派王靖国的女儿说降以及国共和谈等等。在4月国共和谈破裂后,总攻太原战斗即将打响。

  档案5:攻击太原推迟至22日(1949年4月11日)

  1949年4月11日的电报手稿中这样记录:“徐周罗,并告彭:(一)我们和南京代表团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十一天,颇有进展。如南京方面同意,可能于十五日或十六日签字,但破裂的可能仍然存在。(二)请将攻击太原的时间推迟至二十二日。那时,如能签订和平协定,则太原即可用和平方法解决,如和谈破裂或签订后反悔不执行,则用战斗方法解决,对我亦无多大损失。”

  此时,太原前线已拥兵32万。为统一指挥参战各部队,经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了太原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副司令员,罗瑞卿为副政治委员。党的太原前线总前委也同时成立,成员包括徐向前、罗瑞卿、周士第、杨得志、杨成武、陈漫远、胡耀邦、李天焕八人组成,徐向前为书记,罗瑞卿为第一副书记。参加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返回西北途经太原,也参与了太原的作战指挥。太原城下会聚了共和国的两位元帅和100多位将军以及由他们统帅的120多个团,“华北最后一战”的太原战斗即将上演。

  4月17日,毛泽东同志代中央军委复电徐向前:“你们觉得何时发起打太原有利,即可动手打太原,不受任何约束。”总前委决定将攻打太原的时间定为4月20日。4月20日,太原外围战斗打响。22日肃清城外残敌,直逼城下。24日凌晨,攻城开始,1300余门大炮齐声怒吼,向太原城墙猛烈轰击,刹那间,数以十万计的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倾泻于城垣。一个多小时的猛烈轰击之后,坚固的城墙被炸开了十几个突破口,城北小北门、城东小东门、大东门和城南首义门先后被攻城部队突破。

  9时许,突击部队冲入阎锡山的统治核心绥靖公署,阎军主要军政人员被俘。太原宣告解放,盘踞山西达38年之久的阎锡山政权从此灭亡。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的解放,使华北成为巩固的后方,为进军大西北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太原战役的胜利,推动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进程,为夺取全国政权作出了卓越贡献,它的历史地位和不朽功勋将永载史册。

  这组毛泽东同志的手稿档案,将太原解放这份红色记忆永远留存。这是一段革命先辈浴血拼搏建立新中国的光荣历史,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它将成为我们不断奋斗前行的源泉和动力。

攻坚

  75年前,经过艰苦的革命和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迎来了最后的胜利。太原,这座华北重镇,在争取解放的曙光时刻,书写了全国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今天通过档案再看75年前的那场浴血战斗——太原战役。

  “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这是1948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来到重重包围的孤城太原后对当时太原城的描述。当时的太原城,阎锡山建有5600多座碉堡,号称是可敌150万精兵的“碉堡城”,为当时全国设防最坚固的城市之一。

  《核心区碉点位置图》

  档案1:《核心区碉点位置图》

  这幅《核心区碉点位置图》绘制的就是1949年3月太原城垣周边碉堡和火力点的分布情况。图中蓝色线标识的是阎军在太原城的东、西、南、北外围,布设的10个要塞和据点的划分区域,分别为:炼钢厂要塞、卧虎山要塞、剪子湾要塞、西南要塞、双塔寺要塞以及镇北据点、牧羊场据点、镇西据点、镇东据点和镇南据点。蓝色和红色的圈和点标识的是321座碉堡和297处火力点的分布位置,这预示着解放太原将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攻坚战。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后,中央军委指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政委徐向前指挥所部约10万人准备发起太原战役。10月5日太原战役打响,6日敌暂编第44师、第45师被解放军全部歼灭,至16日解放军迫近并部分突破了太原南、北敌军第一道防线。初战获胜后,解放军乘胜攻击东山要塞,经过激烈的战斗,控制了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要点。至12月初,将守敌压缩在了纵横三十里的狭小区域内。此时,为争取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中央军委指示暂缓攻城,太原前线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围城休整。

  《告困守太原的蒋阎军官兵书》

  《罢战安全证》

  档案2:《告困守太原的蒋阎军官兵书》《罢战安全证》

  这是一组太原战役军事围困阶段进行政治攻势的宣传资料,有太原前线司令部印发的《告困守太原的蒋阎军官兵书》《阎军官兵罢战安全证》以及宣传单等。《罢战安全证》内文凡列蒋阎官兵罢战政策,视不同情形分别予以优待、宽待和宽大处理等。封面以“命令”的形式,告令各部队对投诚或自动放下武器的蒋阎军官兵按规定执行,给予罢战蒋阎官兵安全保障。

  这场政治攻心战极大程度地瓦解了阎军士气,不少官兵主动投诚。据统计,从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共瓦解阎军近3万人,削弱了阎军的战斗力,为总攻和围歼太原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给高志纯的信》

  档案3:《给高志纯的信》

  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一再致电太原前委,奉劝阎锡山走北平道路。然而,阎锡山一边叮嘱部属“与太原城池共存亡”,一边自己却溜之大吉。

  1949年3月,中央军委调令第19兵团、第20兵团和两个炮兵师,与第18兵团等部会攻太原,太原前线兵力达到了32万。

  《给高志纯的信》是1949年4月17日太原前线一名国民党守军留下的信件,信中写道:“太原已进入最严重的阶段,共军(解放军)在外围集结约卅万左右……大的攻势如满弦之矢有一触即发之势,现敌军势重,我军斗志薄弱,如无援军,太原是要……不当俘虏定当炮灰这两句要应在我们头上了……”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向太原守敌发起总攻。22日摧毁城外全部据点直逼太原城下。24日,1300门大炮齐发,攻城部队争先登城,全歼守敌13万人,解放军牺牲和负伤4万余人,太原宣告解放。

  这是解放战争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古城太原浴火重生,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

新生

  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是太原城市解放过程中重要的权力机关,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在太原解放后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建设、稳定社会秩序,对太原尽快结束战争状态、进入和平建设的新时期以及稳定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10月6日,毛泽东同志致电中共中央华北局:“太原有速下可能,华北局应速即完成接收太原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份电报复制件保存于太原市档案馆。

  《关于接管太原的决定》

  档案1:《关于接管太原的决定》

  太原战役发起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华北局在部署太原战役的同时,对太原的接管工作也进行了周密安排。1948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作出《关于接管太原的决定》。指出太原是中国主要工业城市之一,文化事业亦相当发达,解放后即将永为人民所有,因此对解放后的太原提出保护和建设的方针。为保证城市政策的正确执行与公有工、商、文化及军、政等机关有秩序地完整地接管,决定在太原解放后,暂时实行军事管制,并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迅速建立革命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并对入城部队及地方党、政、军、民工作人员提出了16项工作和纪律规定。

  1948年11月16日,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司令部,对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员组成、机构性质、工作任务等,发出联合命令,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榆次正式成立。

  《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司令部联合命令》

  档案2:《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司令部联合命令》

  《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司令部联合命令》决定,太原解放后由徐向前等组织军事管制委员会实施军事管制。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由徐向前、胡耀邦、赖若愚等8人组成,徐向前为主任。军管期内,军管会为太原最高权力机关,凡入城部队,党、政、军、民各机关,警备部队及各接管组织以及太原市民,均要接受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太原市军管会接管单位统计表》

  档案3:《太原市军管会接管单位统计表》

  太原解放前后,太原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布告,成立了工业、交通、金融、贸易等接管组,全面开始了对太原的接管工作。至5月底,先后接管832个单位,接管工作初步完成。同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太原市人民政府布告》

  档案4:《太原市人民政府布告》

  这是1949年4月29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复业复课的布告。布告要求所有公私工商业户,除因战争损失,开业确有困难外,统应于本日开始营业;所有公私学校应迅速组织师生复课。到5月下旬,全市51个国营工厂全部复工,1296户私人工商户开业,全市8所公立中学、25所完小复课。(出自1949年5月22日裴丽生市长在太原市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代表会上的报告)

  至1949年底,太原人民生活基本恢复,市场秩序趋于稳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一座历经了战争创伤的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版图片、文章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邱俊玲执笔

(责编: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