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综合新闻

白云停处忆狄公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胡春良 文/摄 2024年03月28日 19:25

  “元芳你怎么看?”

  “这其中必有蹊跷!”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那个足智多谋的狄大人以及他的口头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唐朝时期杰出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洛州司马等职,两次拜相,以不畏权贵著称。他去世后,被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累赠司空、太师、梁国公。

  话说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太原还有一座与狄仁杰有关的白云寺。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始建于唐,原为狄仁杰为母还愿所建之观音堂。历代多次增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建净业庵,后更名清凉寺,清康熙二年(1663)天泽和尚建大雄宝殿,落成后取名“白云寺”,乃取自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

  白云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山门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木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极为珍贵。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文物。

  山门两翼是钟鼓楼,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的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于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塑了像,以示怀念。

  进入山门,拾级而上,先看到天王殿。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握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不是接待寺。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于此寺位于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跏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分为两层,由于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文脉浩荡。

  拜访白云寺时,阳光很暖,飘着几许白云的天空很纯净,游人很少,古寺就像一位历经历史风霜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向世人无声诉说。大唐名臣,一代宰辅,故乡永远是温暖的存在,亲情永远是守望故乡的白云。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