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综合新闻

为“噘”字“转正”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郭桂红 2024年03月25日 19:15

  2024年3月15日上午,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某著名主持人在其个人短视频社交平台发文称:“去看展吧,总有一幅画,一处色彩,一句自述触动你。”与此同时,还发布了一条时长1分48秒的短视频,视频系她本人在位于北京高碑店的中国油画院参观“爱绘画·女性绘画展”的画面。走进展厅,她点赞了一幅小画:“画得多好啊!小孩子的那个毛茸茸的睫毛,还有juē起的小嘴……”(见图)视频字幕将juē错写成了“撅”字,正确字形应是“噘”。

  “噘”在汉字库中经历了沉与浮。“噘”曾是“撅”的异体字,即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选出“撅”等810个汉字作为正体,淘汰了“噘”等1055个异体字。在之后的字典或词典中,词条“撅嘴”就成为推荐使用的规范词形。事实上,人们在书写“juē嘴”时会不自觉地想到与嘴有关的“噘”字。

  2013年6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颁布。字表共收字8105个,通过对以往汉字规范的整合、优化,调适已有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之处,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往多个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功能。“闫”等226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噘、喆、昇、淼”等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字表。从《新华字典》(第11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开始就跟进了字表。自此,“噘”字转正,同“撅”一样有了规范字的身份,且二者分工明确。

  “撅”,从手厥声,用作动词。表示“翘起”一义时,对象特指尾巴、屁股、辫子等与嘴巴无关的事物;表示“折”一义时,指人手部的动作。“撅”也可用在口语中,表示当面使人难堪。如:不问青红皂白,她一进门就把我撅了一顿。

  “噘”,从口厥声,用作动词,也表示“翘起”一义,但对象特指嘴唇。常用作“噘嘴”,即翘起嘴唇,表示生气或不满。如:不就是一点儿小事嘛,别老噘着嘴啦!在某些情况下,“噘嘴”也可以表示可爱或撒娇,如开篇那幅小画上的孩子“噘起的小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汉字规范是根据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实际需求适时补充与调整的,这样才能保持其生命活力。而我们在使用汉字时,也应遵守新规范,在与时俱进中传承中华文化。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