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综合新闻

儿时年后常玩的游戏

来源:太原新闻网 作者:郝妙海 2024年03月12日 19:18

  踢毽子。我们当年玩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鸡毛毽。平日里,是很少有机会能弄到做毽子鸡毛的。而过年时,差不多的人家都会宰一两只鸡,机会便来了。我们会找一到两枚铜钱,再弄一根鸡尾巴上的长毛,用刀切一截一寸多长的毛管,并将毛管一端破开几半,向外折成一个平面,立到铜钱中央。再用一块结实的布包缝起来。最后,在鸡尾毛管里紧紧地插上三到五根鸡脖颈后背处的毛,鸡毛梢要向四面弯曲,一个鸡毛毽就做成了。

  踢毽子的游戏以女孩为主。可单人踢,也可多人踢,一般以单人踢较多。除常规用脚内侧踢外,在熟练后,还可用脚面、脚外侧、膝盖等处踢。多人参加时,以毽子不落地连续踢的最多者为胜。而踢得花样多、难度大的孩子更受大家推崇。

  刁拐拐。拐拐即羊拐。当年,我们村里的村民极少养猪,大都养羊,只是因羊容易喂养而已。过年时羊也就该杀了。大人们杀了羊,熬完牺汤,剥羊骨上的碎肉时,孩子们则在骨头堆中找那两个羊后腿关节的拐骨。找到后,洗净,晾干,用浸湿的红纸染上颜色,便成了女孩子们喜欢的宝贝。

  四只羊拐,另有一个装有高粱或玉米的方形小布包,叫“圪簇簇”。玩时,先将四枚羊拐随意撒在桌上或炕上。第一步,向上扔起布包,迅速用同一只手将其中一个拐小凹面朝下立起来,顺势接住布包。再扔,再立,再接,直至将四个羊拐都立起来。这一过程,四个拐必须立得有规律,为下一步打好基础。第二步,扔起布包,将四个立着的羊拐一把抹到,接住布包。抹倒的拐要或“背”或“坑”一致朝上,否则算输。第三步,扔起布包,一手将四个羊拐抓起并接住布包。三步完成,则算赢了一局。

  荞麦翅。这是一件必到过年时才可玩到,且十分有特色的玩具。

  核桃,是山西常见的一种传统干果。它和柿饼并列,是儿时春节供桌上的主要供品。荞麦(读近似“交灭”的音)翅,便是以核桃为主做成的。做荞麦翅,需用夹核桃,即那种壳厚厚的、硬硬的核桃。最难的是第一道工序,即把核桃敲成完整的两半,有缺口,有裂纹都不行。儿时,村里人日子过得比较紧,过年买点核桃,除供献天地、土地、灶神等诸路神仙和老祖宗外,能余出来给我们做“荞麦翅”玩的核桃实在少得可怜。一旦不小心都敲碎了,就得等过了正月初五撤供以后才能重新做。为安全起见,我便缠着父亲给我敲。父亲拿个小锤,将核桃放到正房门口的石头台阶上,一只手轻轻捏着,一边转圈,一边慢慢地顺着缝敲。即便这样小心,有时也要敲两三个才能获得一个两半完整的。敲开以后,要拿小刀将壳内的果肉和夹皮细细地挖干净。然后,拿烧红的铁筷子,在两片壳的边缘和中间对称地烙四个孔。通过边缘的两个孔,用一根纳鞋底用的麻绳,将两个壳松松地拴在一起,并余出二尺多长的一个头来。另外,还需要两个配件。一个是一根约三寸长的小竹棍。儿时乡下没有竹子,只好毁掉一根竹筷。将小棍用刀刻成螺杆状,一头的小竹帽要比核桃壳上的孔大一些。另一头,则刻一个环形槽。将竹棍从两瓣核桃壳中间的孔中穿过去。在环形槽处缚上一根鸡毛。这根鸡毛必须是母鸡翅膀上的毛,硬硬的、有骨力的那种。那时,为拔这根鸡毛,常撵得老母鸡满院跑。最后,把麻绳头系到一根两尺多长的小木棍上。当挥动小棍转起圈来时,由于鸡毛形状特殊,在气流的冲击下,鸡毛带着小棍飞速转动,核桃壳便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很是动听。

  “荞麦翅”是我小时候玩过的最复杂、也最科学的玩具了。而且,好像还是我们这儿独有的、有地域特色的一种玩具。

(责编: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