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今日聚焦

央媒看太原 | 央视讲述太原苏氏琉璃“寻蓝”故事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李晓并 2024年03月03日 07:03

  3月2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系列人物纪录片《平凡匠心》,以“寻蓝”为题,讲述太原苏氏琉璃失传近百年的孔雀蓝釉制作技艺,在传承人葛原生、苏永军等人不懈努力下重放光彩的故事。

  “远眺北京故宫,红墙黄瓦。这些黄色瓦片叫琉璃瓦。”纪录片起始便介绍道,1956年,高寿田先生刊登在《文物参考资料》的文章中,提到北京宫殿的琉璃为“太原马庄苏氏”琉璃匠制作。“太原马庄”指的是山西省太原市马庄,而“苏氏”二字说的就是在那里传承了500多年的山西苏氏琉璃。

  “宫廷黄”是苏氏琉璃制作独有的釉彩配方,但在苏氏琉璃众多色彩中,却以孔雀蓝最为名贵,是工匠祖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绝技。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这项至关重要的制作技艺孔雀蓝釉却不幸失传。

  苏杰是苏氏琉璃第六代传人,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失传近百年的孔雀蓝釉配方,可惜始终未能如愿。直到1979年,葛原生的出现,让苏杰看到了希望。

  葛原生出生于山西太原,从小喜欢写写画画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市南城区政府从事行政工作。1979年,39岁的葛原生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开办琉璃厂。当时,古建筑修复需要大量琉璃瓦,业内专家提出,太原东山上的苏家自古就是做琉璃瓦的大户。于是,葛原生在接到任务后,在郝庄工业瓷厂找到了正在干活的窑工苏杰。葛原生至今难以忘记苏杰当时的反应:“你们说怎么办,我全力以赴。”

  琉璃厂很快就开办了。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一行业的葛原生,对琉璃技艺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只要有时间,他就到车间给苏杰打下手,请教各种问题。他没有想到,苏杰也在暗暗观察着他。由于家境败落,迫于生计的苏杰子女都从事了其他工作,没有传承这项技艺,所以,每次都是由年迈的苏杰亲自配料。物色传承人的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

  那时,在苏杰看来,葛原生早已不仅仅是政府派来的干部,更是苏氏琉璃工艺延续的希望。他把自己掌握的各种颜色的釉彩配方都口授给了葛原生,从此,葛原生就成了苏家的人。

  虽然接班人找到了,但苏杰有另一桩心事,就是恢复孔雀蓝釉。孔雀蓝釉曾是山西明清时代古建筑群的主色调,苏杰虽然将自己的家传釉料配方传授给葛原生,但难题是如何解开孔雀蓝烧制的秘密。作为徒弟的葛原生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他根据苏杰师父对孔雀蓝釉的描述,一改以往靠经验、凭感觉的制作习惯,结合在农大的知识,将各种成分换算成精确的百分比,在铅釉中加入火硝和铜等原料,经过一年的努力,葛原生调配出来一个新的孔雀蓝釉配方,他满怀期待,希望能够烧制出美丽的孔雀蓝,给师父一个惊喜。但开窑后面对的是失败的结果。

  第二年,苏杰带着对孔雀蓝无尽的遗憾去世了。师父的遗憾,成为葛原生的动力,他把苏杰的孙子苏永军收为徒弟,继续探索。葛原生逐渐发现,孔雀蓝不仅仅是一个釉色配方,而且是个色彩大花园,温度每变化30摄氏度,烧制出来的琉璃颜色就会随之改变,而这种变化是无尽的。这些奇妙的颜色,绝非单一配方所能展现出来。在几百次探索中,炼出的釉彩看似孔雀蓝色调,却又很难令人满意。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一度令葛原生感到绝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葛原生在实验室中取得了突破,当他取出孔雀蓝釉试片的时候,看到了烧制成功的“孔雀蓝”。正当他们决定批量生产时,却遭到了当头一棒,窑炉出来的并不成功。

  由于烧制环境的复杂,葛原生不得不重新计算配方,日夜守在窑炉旁边。而一次窑炉的故障,却让孔雀蓝琉璃意外烧制成功了。2009年5月20日,这一天让葛原生终身难忘。通过反复确认,孔雀蓝琉璃烧制成功。

  失传多年的苏氏孔雀蓝,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编: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