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新闻网 >> 街谈巷议

烟火气里“寻味”新春心愿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王勇 文/摄 2024年02月20日 09:45

小蔡热情服务每一位食客。

  顺着桃园四巷东口一路向西,过了桃园正街路口后不远处,门头上,“寻味面食坊”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门帘上,“金龙送福”的年画儿散发着新春气息。室外寒冷,急忙掀帘入内,一股带着饭香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这家小店的烟火气不仅夹杂着饭菜的香气,更裹挟着熙熙攘攘的人气。

  眼看就到了年根儿,“寻味面食坊”的食客却不见减少。究其原因,除了餐馆的定位和餐食的定价亲民之外,最关键的是,好吃。

  熟客到来,店主蔡宏锋都要主动上前寒暄几句,叙叙家长里短,问问口味变化,为了那份情谊,更为了他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口感和品质。时间长了,蔡宏锋成了食客口中的小蔡,也成了附近居民心里的邻居。

  小蔡说,过去的一年,他真实地感受到了餐饮市场的复苏和火热,“特别是自家小店,老客不减、新客不断。让我有了更大的干劲儿和更多的想法。”

  朴素的人间烟火气,饱含的是消费大气象。

  与大饭店不同,来到“寻味面食坊”,花上十几元钱就荤素搭配、吃饱吃好。来上一碗锅仔面,品的正是“川味火锅”和“晋味面食”合二为一的口感,满足味蕾的欣爽感暂且不提,饭量一般的食客,绝对会摸摸肚子,来一句“吃撑了”。

  “餐饮赛道”竞争激烈,深藏不露的街角小店却能“穿越风雨”,历久弥坚。小店生存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5年前,蔡宏锋和同事陶璐怀着“创业实现自由人生”的梦想,从“大厂”辞职,去外地学来“秘制配方”,开了一家“寻味面皮坊”。

  从头开始,一切都艰难得超乎预想。其一,要过心理关。大学毕业,干着别人眼中的体面工作,为啥非要辞职开店挣这份辛苦钱?这是亲人和朋友最为不解的地方。其二,要过市场关。餐饮小店竞争残酷,能生存下来实属不易,更不用说能挣多少钱。

  “第一次开店没经验,再加上各种质疑和不确定,心里确实慌得很,那是以前上班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过的不安定感。”小蔡说,他的要求不高,就是想让工作和生活去繁从简,简简单单开店、踏踏实实生活。“为了这个目标,为了合作伙伴儿,我得坚持下去。”回想当初,在小蔡的眼里依旧能看到那段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

  “从一天几十元到一两百元,这样的营业额持续了好长时间。去掉房租和水电费,基本算是白忙活。”小蔡说,身体上累他不怕,那段时间更累的是心。“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能更好地留住食客。做餐饮,不光要做到食材好、饭菜香,真诚、热情,还有清爽的就餐环境更为重要,必须做好,让来店里的顾客开心吃饭。”

  凯鸿是常来店里吃饭的老顾客,来得多了,便和小蔡成了聊得来的朋友,她说:“小蔡人会说,又热情,关键是饭菜好吃,哪有生意不好的道理?”凭借着有竞争力的美食和热情的服务,口口相传之下,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年多的工夫,营业额逐步稳定在了一天上千元。对于地处非商圈的小餐饮店来说,这并不容易。

  “关山难越,但闯过去便是又一程山高水远。”小蔡说,疫情期间,周围不少店铺都转让关了门,他的店有幸闯了过来。开店的这些日子,经常会有附近的店主来和他聊创业经历、开店感受。“真是各有各的不易。我天生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大家愿意找我聊,我也爱和大家聊,这也是做餐饮带给我的另一份收获。”

  如果说热情、韧性是“寻味面皮坊”生存下来的关键,那么,创新、改良便是这家小店历久弥新的“秘诀”。半年来,“寻味面皮坊”陆续推出了多道新品:肉多多牛肉面、麻辣牛肉面、家常羊肉片儿汤……现在,这些美食都已经成了老顾客的新选择。“适应大众口味,不断创新品种,保持亲民价格,这样才能做得长久。”小蔡说。

  不久前,“寻味面皮坊”的名号变为“寻味面食坊”。一字之别,寄托的是小蔡和陶璐二人的创业心愿。“我们想让大家知道,这里不光有好吃的面皮、担担面等凉调,还有多种好吃的面食。”聊到最后,小蔡道出了他的新春心愿:“龙年,我们想再开一家面食专门店,为食客们带来融合口味的吃面新体验。”

(责编:范婉璐)